深秋的彭阳,漫山红叶,层林尽染。38年植树造林成果,在这一刻完美展现,百万亩杏树林,犹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在大地上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画卷。
11月3日,在古城镇温沟村退耕田里,造林队穿行在林草间,挥舞铁锹,抢墒栽植。造林队技术员王园携带卷尺、图纸,按照鱼鳞坑整地标准,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验收树坑。
“每个树坑要求宽50厘米、深60厘米、长70厘米,树坑挖小了,蓄水就会变少,不利于树苗扎根。”自10月10日秋季植树造林以来,王园日均丈量、验收树坑3000多个。参加植树造林多年,从造林队员一步步成长到技术员,树坑多大才能保证树苗成活,王园心里有一把尺。
这样精准造林事例,在彭阳县已持续38年之久。
彭阳县建县以来,当地干部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累计治理小流域134条179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9%,年入黄泥沙减少量达到680余万吨;林地面积增加到180.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增长到32.2%。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彭阳县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但还存在林业生态经济占比小、规划体系不全面、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生态林树种单一,经济林主打品种特色品牌优势不够明显,销售、储藏、加工等全产业链条短。
彭阳县抢抓“十四五”开局之年有利时机,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规划“一屏三带多廊多点”生态建设布局,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综合康复相结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经济林,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王园满山跑着验收树坑的同时,白阳镇白岔村3000多亩造林点,已完成栽植任务,一行行碧翠的云杉与金黄色的山杏林交相辉映。今年,彭阳县结合山林权改革,充分利用75.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地,争取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以此推进生态建设转型升级,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
“项目约定建设运营期限30年,估算总投资60亿元。目前,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计划投资6.4亿元,造林5万亩。 ”彭阳县政府相关领导介绍。项目将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从而有效加快植绿增绿护绿步伐,进一步推动山林增值、生态增效、环境增美、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