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蓝,云朵洁白,山峦叠嶂,隆庄公路从盘龙山和寺山之间穿越而过,店铺民居依山临路,相融成景,让过路人油然发出“这里真美”的感叹。这个秀美的“风景区”就是隆德县山河乡山河村。
山河街道有几十家店铺,开门营业的仅三四家,很多店铺关门歇业。这里曾经是隆德、静宁、庄浪三县的山货码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如今门庭冷落,但是发展热度不减。
山河村发展有温度,离不开村支书陈小明的倾情付出,村里人对他的坚守奉献甚是感激。
创 业
20世纪90年代,陈小明入赘山河村李家。1995年,他和妻子李霞结婚,那时候家里的生活不富裕,他到大武口一家楼板预制场打工。
“一块楼板轻的500斤,重的800斤,两个人抬着装车,重得很。”陈小明干了三年,家里缺劳力,他放下这个苦活累活回到了山河村。
1998年,陈小明返乡创业,想着干点啥挣钱。他想跑运输,村里梁正明有一辆三轮蹦蹦车要卖,问多少钱,人家说6000元。陈小明摸摸口袋,囊中羞涩,只有1000元。时任村支书的杨义祥担保,梁正明收了1000元,把三轮蹦蹦车赊给了陈小明。
山河大山里产竹子,村民把竹子编制成扫帚、背篼、笼笼、簸箕、笸箩出售。山河村地处三岔路口,交通便利,每逢集日,附近崇安、上梁、桃山、陈靳的人都往山河跑,人多集市大。
有了蹦蹦车,陈小明起早贪黑跑运输做买卖。秋天,他把洋芋拉到庄浪交给淀粉厂,回来的时候拉上小青瓦、蔬菜、水果卖给村民。“一年下来就把欠的5000元账还清了。”陈小明做运输生意小有成就。
山河村土质、气候适宜种蚕豆,种出来的蚕豆圆润饱满,炒出来吃口感酥香。山河的蚕豆远近闻名,家家户户种蚕豆。陈小明决定收豆子贩豆子。2002年,他贷款收豆子,发往包头、乌海、银川、固原、中卫等地。
2010年,有客户要炒好的蚕豆。陈小明萌发了开炒货厂的想法。他给银川一家炒货厂送豆子的时候,把豆子卸下看人家咋炒,看到锅里有红红的细沙,于是回家的时候也带了两袋沙子,炒出来的蚕豆龇牙没法吃。陈小明纳闷了,打电话问:“你用沙子炒出来的豆子不龇牙,我用沙子炒出来的豆子咋不能吃?”对方笑了,说:“那不是沙子,是盐。盐在高温下炒着炒着就变红了。”
陈小明多次到银川炒货厂边看边问边学,炒出来的蚕豆香脆可口,销路畅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感叹:“比外面打工强,家里的活也能干,一年比一年好。”
回 报
陈小明回乡创业,从买蹦蹦车跑运输到贩蚕豆,创业路上拾级而上离不开乡邻的帮衬,大家的好他记在心里。
每年9月收豆子,他需要资金10万元,贷款只能贷四五万元,剩下的钱从打工回来的村里人手里借,一个人跟前借5000元,10个人就能借5万元,收豆子不缺钱了。
“那时候,就想着要是老百姓都有钱的话,一年干啥都不愁,所以想让大家都富起来。”陈小明虽然借钱贷款做生意,但村民修房、搞发展问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家里人唠叨:“我们贷款做生意,钱这么紧张,你还把钱借给别人。”陈小明解释:“咱们能贷上款,有些人贷不上款。乡里乡亲的,你帮我我帮你,咋能不借。”
陈小明想着带动全村人挣钱,让大家生活好起来,拣豆子、炒豆子、装豆子,雇工都是村里人。
2008年10月,陈小明到内蒙古进货,时任村支书张堆良打来电话:“村上要招考村干部助理,你报名参加吧。”陈小明迟疑了:“这不行,我啥都不会干。”张堆良鼓励他:“不会可以慢慢学。”那一年,他当上村干部助理,明白了村干部的职责就是为村民服务,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2012年,村上危窑危房改造项目启动,很多村民想盖新房子,但是没钱买材料。村民李花花家里很困难,修房子需要1万元,陈小明垫资帮她修了房子。“村里很多人都盖不起房,我就贷款,给每家每户垫资,帮忙修危房。房子修起来验收之后就有补贴,补贴来了或者来年务工挣钱了就能还上。”陈小明不但帮助村里人垫资修房,还帮他们还贷款利息,100多户村民盖房,他垫资帮助了50多户。
村里年轻人吴炳良患有肺病,家里缺钱一直拖着不治。陈小明上门做动员:“娃还年轻呢,要抓紧看呢。”吴炳良家人还是不动弹,没办法,他就领着吴炳良到固原看病,后来看好了。
2013年,陈小明当上了山河村村支书,他一心想着为村里人办实事,增加收入,坚守一地的职责让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坚 守
2013年,山河村移民搬迁开始,很多人搬往大武口、灵武、永宁,户籍人口由270户1000多人减到76户180人。之后,山河村与大墁坡村合并,户籍人口353户800多人,常住人口只有42户79人,都住在山河街道周围。
42户人大多数都是双老户、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半。老年人生活需要照顾,残疾人不能外出打工,他们更需要关心关爱。
山河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繁华的集市消失了,陈小明是山河的当家人,更是山河发展的坚守者。
褚迎宝老两口70多岁,行动不便;李连喜、李岁喜兄弟俩都是肢体残疾,走路不方便;马俊祥60多岁,母亲80多岁,弟弟是聋哑人……这些年,他们住的房子还是土坯房,陈小明垫资10万元帮助10户困难家庭建起了新房。
改造院墙大门、修建门前花园围栏、硬化村庄道路、种植花草树木……山河村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村居环境好了,还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2016年,陈小明尝试发展养殖业,他自己拿出20多万元在移民搬迁废旧院落建设养殖场,成立隆德县业沟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动员村民入股年终分红。
2017年,陈小明将养殖场无偿提供给李牛牛、陈志和等10户贫困户养鸡,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事无大小,事事要操心。82岁的贾世荣患脑梗多年,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每次生病,陈小明都帮忙接送去医院。前段时间,听说贾世荣还没有打疫苗,他一大早就到贾世荣家,将老人背上车送到医院接种疫苗。“对我们太照顾了,来回背着我老伴,把我们送回来连杯水都没顾上喝就忙去了。”贾世荣老伴田淑琴说起这件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刘向宏患有精神二级残疾20多年,父母去世后,家里就剩他一人,不晓得吃饭吃药,陈小明当起了监护人,每天叮嘱他按时吃饭吃药,定期接送他去医院复查。陈小明对刘向宏的暖心服务已经坚持了三年。
奉 献
发展在探索中前行。山河村曾是“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这是陈小明想方设法要办的事。2018年,他决定把炒货厂捐给村集体,让留守的村里人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生活有盼头。
“要干好村支书就不要忙自己的产业,要干好自己的产业就不要当村支书。我选择当村支书,就必须给村集体经济谋一个产业。”听了陈小明赔钱赚吆喝的想法,妻子李霞埋怨他:“当了村支书,不但不挣钱,天天还这么辛苦。在哪儿挣不了那几个工资,咱们自己搞自己的产业。”
“党培养我这么多年,不能说不干就不干。这几十户人都是搬不出去的老年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人留下来操心照顾。”妻子有埋怨,陈小明却很坚定。
说明白了,心结解开了,李霞举双手赞成:“一切都是为老百姓,给老百姓办事,我全力支持。”
山河村村集体只有10万元资金,陈小明多方筹资,一心一意谋发展,采购包装设备,建起蚕豆收购仓库、冷藏库,留守村上的32人从事挑拣、浸泡、炒制、包装等工作,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陈小明把炒货厂捐给了村集体,把炒货技术手把手传授给马跟喜、王吉利、李林娃,三个人每人月工资3000元。马跟喜的媳妇雒玉红拣豆子,一天收入90元,一个月挣2000多元。
炒出来的豆子线上线下销售,设计产品小包装、礼盒,开通淘宝店、微信小程序,新建展销厅,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两年发工资20多万元。2020年,山河村电商服务站在隆德县电商助农活动中夺冠,六盘干果大礼包贴上了隆德县十大明星产品标签。
村集体有钱了,村里的事好办了。村上拿出3.6万元,连续两年给户籍在村上的村民缴了医疗保险,给“老饭桌”补贴2万元,13个老年人的吃饭难题解决了。
这一段时间,陈小明给村集体注册了隆德县峡山旅游产业基地,准备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山河村村支书,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就高兴。”这是陈小明坚守一地奉献一生的动力。
心怀为民情怀,履职尽显风采。陈小明为民服务的坚守精神让人敬佩,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记 者:马建平 杨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