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优质、医疗更高效、就业有出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集中有限财力物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持续发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过去,有的学生上学要走三四公里山路,午饭就是从家里背来的干馍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午餐有保障,营养丰富,学生个子高了、身体壮了。”西吉县马建乡大坪小学校长李鸣说。
10年来,固原市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在各类特殊群体学生中开展扶危济困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2012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告别了“馍馍开水”午餐,吃上了安全、卫生、营养的热乎饭菜。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持续开展教育质量、教师素质“双提升”行动。实施中小学“全面改薄”、教育现代化推进、城乡幼儿园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不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让学校成为最好的建筑、校园成为最美的地方。
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教育事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新阶段。2013年至2020年全市教育投入达到350.1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2.75亿元,2021年全市教育投入49.68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市教育投入41.83亿元。目前,全市有934所各级各类学校,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7.6%,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89%、98.30%和98.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
多元化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双减”服务质量。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让课后服务更有质量、更有温度。今年,各县区同步探索农村学校、不完全寄宿制学校走读生、全寄宿制学校学生课外服务机制,在“双减”工作上持续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收入基本能满足全家人的生活开销。”能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对于罗爱萍来说,这是握在手中稳稳的幸福。
罗爱萍所在的宁夏福寿康宁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吉工业园区,是一家专业生产果蔬养生饮品的企业。园区入驻的多家企业,为当地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现在工作稳定,收入高,生活有奔头。”从原州区远赴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务工仅2个月,毕文博已成为车间生产线上的熟练工,被晋升为技术员,月收入7000元。
“劳务经纪人帮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们老板是福建厦门人,在固原创办的企业吸引了我们村十几人报名,现在我月收入3000多元。” 隆德县城关镇咀头村农民工韦花红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人社就业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搭建企业与劳动力双向选择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就业帮扶直通车+窗口”招聘服务,推送就业岗位,“点对点”集中输送农民工复工返岗。
10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3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10年前,西吉县白崖乡白崖村村民王萍花反复咳嗽,到乡镇卫生院开药,但并未根治。10年后,70岁的王萍花住进了西吉县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为她远程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王萍花治愈后出院。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现代化医疗服务更好惠及群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5%和98.5%,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5.2%。
“没想到一年60元的互助金有这么大作用,真的是雪中送炭。”固原天豹运输公司职工周瑞山说,他因病多次住院,在参加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计划后,不仅享受了医保报销,职工医疗互助还给他一次性报销了医疗费5400元。
“办理出院结算时,医药费就能直接报销,特别方便。”家住吴忠市红寺堡镇的马如梅因患面瘫,选择在固原乾祯医院住院治疗,医院按照医保标准报销了80%的费用,她对医保直接结算政策赞不绝口。近年来,固原市积极推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医疗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75.2%和76.5%,两项医保报销比例均位居全区前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固原市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和残疾人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农村危窑危房、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圆了百万群众安居梦,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实施实现全覆盖……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将在固原大地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将在人们的面前展开。(记者: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