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铸师魂。固原市第二中学教师张小玲坚守教研一线33年,用培根铸魂的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恪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铮铮誓言。
张小玲给学生授课 本报记者 梁 园 摄
1989年,张小玲从固原师专毕业,被分配到固原市原州区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开学时,一位学生家长前来交学费,粗糙的双手把一叠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零钱递给了她。农民供养一个学生的艰辛,让张小玲感受到人民教师沉甸甸的责任。
1992年,张小玲调入固原市第二中学。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她边教学、边学习,自修取得本科学历,通过考核又赴英国里丁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培训深造。她把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主持完成教育教学科研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所带学生有22人次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
她常说:“作为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但首先要有恻隐之心。”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一名学生成绩不理想,哭着说:“张老师,你抱抱我吧。”张小玲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不要气馁,继续刻苦努力。
张小玲爱学生、尊重学生、精心培养学生,因为爱得深,学生才会向她吐露心声。
她对学生而言,是老师、是朋友,也是妈妈。有个学生高三时父亲病逝,家境贫寒的她,一杯开水、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因此嘴唇干裂,面色枯黄。张小玲每月资助她,直至高中毕业。有一年除夕,有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外出,深夜未归。她与那位家长一同寻找,最终在一家网吧找到了那名学生。
张小玲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班主任,学生出早操时,她总是跟在队伍后面一起跑操。
她坚持利用课间,面对面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每晚陪伴学生自习,每周单独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精心策划班会主题,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同事眼里,张小玲命运多舛却摧不垮敬业之心。结婚刚刚一年半,丈夫突然离开了人世。2004年,老父亲患重病,一边是弥留之际的父亲,一边是3个高三班的学生。她每天奔波于教室和医院之间,在父亲的病床前备课、批改作业。她不想愧对父亲,也不想耽误学生。
“教室里放飞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彩虹,奉献的是自己。”回顾职业生涯,张小玲用辛苦、幸福、快乐3个词概括。“在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上,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幸福着自己。”天道酬勤,张小玲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标兵”、“塞上名师”、“高中英语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毕生的追求。”张小玲说,作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感到非常光荣,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