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隆德县牢牢牵住党建工作“牛鼻子”,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从杨家店村被中组部确定为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群众都铆足劲发展产业。”隆德县城关镇组织委员魏红霞说,“前几年,杨家店村还是‘软弱涣散’村,通过这两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党建工作,现在的杨家店村已经是区、市两级文明村。”
2018年,杨家店村村干部转变思维方法,按照“党建引领、支部引路、群众参与”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240余万元,把红色教育、乡村旅游、菌菇产业有机结合,激活了发展潜能。
4年前,神林乡杨野河村也是一个“软弱涣散”村,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处于“停摆”状态。神林乡选配懂经营、懂技术、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的两名党员进入杨野河村村“两委”班子。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先后开起了超市、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建成了肉牛养殖示范园、成立了农机服务队,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1年,杨野河村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分红17.22万元。如今,村民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钱挣多了、生活好了、村民的致富信心更足了,杨野河村党支部也被隆德县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党旗高高飘扬,杨家店、杨野河村的变化是隆德县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隆德县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探索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3355”运行管理模式,其中,三级书记主抓主推工作机制为县、乡、村三级书记立下了“军令状”,明确了任务,扛起了责任。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三种经营管理模式,破解了弱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实施难等束缚。产业经营、资产收益、服务创收、加工增值、乡村旅游五种经营发展类型拓宽了村集体增收的渠道。建立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监督指导、考评激励、责任追究五项管理机制保证了村集体经济规范、科学发展。“3355”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后,各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215万元,特色致富产业覆盖75%以上农户。
基层党组织“搭台”,众人“唱戏”。党员带头示范工作机制,提升了基层治理“红细胞”活力。2019年,刚上任的杨家店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摸清群众急难愁盼后,通过党员服务群众“挂联诺”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包抓联系农户制度,开展收集民情、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村民参加各类活动,全方位服务群众,村干部成了村民的贴心人。如今,杨家店村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感觉大家的精气神一下子提振起来了。”提起基层党员服务群众“挂联诺”工作机制,杨野河村党员梁燕打开了话匣子。村民张韶林既是梁燕的邻居,也是她的帮扶户。张韶林父母年迈,自己患病,家中缺乏劳动力。梁燕在干完自家农活之余,经常上门帮助张韶林一家干农活、解决生活困难。
“挂联诺”工作机制通过在党员的家“门口”挂牌,将农户按“网格化”分成多个小组,党员主动服务生活困难村民,使党员由“无职”变“有责”、从“无位”变“有为”,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架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一条条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可喜的成就,离不开党员干部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记者:白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