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又到了一个集日,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的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里热闹非凡,货车的隆隆声、肉牛的哞哞声、村民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新一轮的肉牛交易开始了。
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建成于1992年,当时占地面积只有3亩多,牛羊交易仅限于本地,每个集日成交百余头牛。后来,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2002年,市场搬迁至现在的单南村,占地面积75亩,形成了周边乃至西北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市场年贩运、屠宰肉牛20万头以上,交易额40亿元,牛羊肉畅销新疆、内蒙古、陕西、河南等10余个省区。”单南村党支部书记边斌介绍道。
单梦林是活畜交易市场上的常客,也是单南村的贩牛养牛大户。由他负责的单南村“出户入园”养殖园区,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然嚼食着草料。“目前,园区共养殖400多头牛,我们采取统一购牛、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出栏的方式,科学养殖,肉牛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单梦林说。“出户入园”让肉牛养殖实现了从散养到标准化喂养的转变,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西吉县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并重的路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目前,肉牛饲养量达到50.13万头,实现畜牧业综合产值22.88亿元,肉牛产业已发展成当地调结构、促增收的支柱产业。
来到泾源县新民乡南庄村,家家户户的牛舍干净整洁、肉牛个个膘肥体壮。养殖户禹会军正在牛舍里忙着喂牛,“像这么大的牛,一天要喂10公斤精料,才能喂出这么好的牛。”他说。
早几年,禹会军家只养了两三头牛维持生计,通过学习养殖技术,一步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今,肉牛数量已增加到了53头。“一年下来能收入10万元左右,通过养牛,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他说。
泾源县聚焦打造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企、社、园”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肉牛养殖扩量、提质、增效。目前,泾源县肉牛饲养量11万头,畜牧业产值3.3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2845元。
西吉县、泾源县的肉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是我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自治区将我市确定为六盘山肉牛产业核心区,将肉牛产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家家种草、户户养牛,小群体、大规模”为基础,以“优质+高端”和“两纯一优”为技术路线,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全市优质饲草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年加工调制各类饲草380万吨,发展肉牛养殖户8.03万户,培育千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村180个,万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乡镇32个,建成310家大中型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45万头。
走进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融侨丰霖肉牛加工屠宰作业正在运行,一头肉牛经过二十多道流水线工序,50分钟内就能完成高标准牛肉分割。“育肥出售活牛附加值低,加工屠宰项目投产以后,每头肉牛增值近2000元。”加工屠宰车间主任张勃说。
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是我市运用闽宁协作机制,引进福建融侨集团建设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休闲体验为一体,年屠宰量可达10万头,填补了固原本地没有肉牛精深加工产业的空白,促进肉牛产业从卖活牛向卖高端牛肉转变。
我市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推动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30亿元,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六盘山下,产业兴旺,牛肉鲜美。我市正下大气力擦亮六盘山肉牛产业名片,让六盘山牛肉品牌走向全国,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带领各族群众迈向幸福美好新生活。(记者:杨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