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泾源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积极构建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探索出林下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为群众蹚出一条林下生“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8月28日,在泾源县香水镇沙南村林下菌菇园,菌棒上乌黑光润、肉质柔软、弹性十足的黑木耳长势喜人。这里正迎来黑木耳的第四茬采摘期,村民们穿梭在菌架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木耳。沙南村村民赵西文在菌菇园负责刺孔、浇水、摘木耳、晒木耳,她说:“黑木耳一年可以摘4茬,每茬10天左右,一天能挣100元。”
黑木耳成了沙南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香饽饽。今年,香水镇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点,按照泾源县委、县政府“1+3+X”产业布局,持续在菌菇示范推广上做文章。
依托自然优势和政策支持,香水镇沙南村利用废弃的林地首次成功培育出黑木耳。“香水镇组织8名村干部外出学习,4月份购买了12万个菌棒,用废弃的木材搭建了800个菌架。种植的黑木耳在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湿度下生长良好,肉厚、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目前,已初显成效,预计年产量15万公斤,明年将大面积推广。”香水镇组织委员禹安东说。
截至目前,沙南村共投入35亩林地、资金50余万元用于黑木耳培育,新鲜木耳晾晒风干3天就能上市,自然风干的木耳长时间储存也不会发霉,市场价每公斤140元,预计9月底可收益20万元。
和香水镇沙南村一样,六盘山镇半个山村积极探索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子,结合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中药材,绿富双赢拓宽了群众增收路。
半个山村坐落在六盘山镇腹地,四周被郁郁葱葱的山林包裹。初秋,漫步在群山中,山峦翠绿,空气中浮动着林木的清香。还未走进村子,远远就能听到鸡鸣声。走进后,只见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鸡在林荫下四处觅食。半个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建喜介绍,发展村集体经济林下养殖,主要以村党支部引领、致富能人带头为依托,借助县委、县政府产业项目,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示范引领林下产业发展。
今年5月,半个山村投入30万元资金,购进1万只鸡苗,鸡场的日常管理由村干部轮流值班值守。散养的鸡每天觅食昆虫等天然食物,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了保证食源充足,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20亩、白菜2亩、胡萝卜2亩、甜菜4亩,预计养鸡年收益45万元。”半个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柳燕玲说。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六盘山镇今年打造中药材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区100亩,新增大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0亩,新增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截至目前,全镇大田种植面积2800亩以上、林下仿野生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药材成熟后村民采挖挣钱,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泾源县委、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与产业融合同步,发挥生态优势,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激发动能,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为了盘活资源,泾源县将持续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充分利用现有林地,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将适宜废弃地块全部开发利用,采取村企合办、招商引资等方式,对县域闲置的7所学校、125栋圈棚、12个厂房、4个老旧村部充分利用,发展村集体林下养殖,建设标准化蜂场等,带动农户300余户,村集体收益500万元以上,绘就了一条生态致富路。(记者:张 炜 张 霞 郭 佳 毛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