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天气晴朗,西吉县火石寨乡小红庄村的白墙红瓦相互映衬,阡陌尽头炊烟袅袅,成群山雀在树林间飞跃,整个村庄显得安静祥和。
村民李应启吃完午饭出门,顺着门前的水泥路,向罗维仁家走去。78岁的李应启和67岁的罗维仁是老朋友,一个住在村东,一个住在村西,两家相距3公里。
“原来的村道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雪天一身泥,只有两架木车的宽度。现在的村道是水泥路,不但平坦干净,两三辆汽车并排行驶都没有问题。”李应启边走边看,农家门前的土坡道用六棱砖砌护,造型精致的围墙里还栽了果树,青砖铺设的小道上,有村民悠闲散步。
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画,记录了村民劳作的场景,描述着村里的故事。“小红庄、宜居地,你我他、要爱惜;邻里间、有情谊,互帮助、如兄弟。”默念着村规民约,发生在村里的点滴变化,汇成一股暖流,缓缓流过李应启心田。
“之前,土路难行,交通不便,半年才去老兄弟家浪一趟;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三四天就去转一转,聊聊天,改心慌。”步行半小时就到了罗维仁家,“兄弟”俩打过招呼,搬来木凳,坐在火炉旁喝茶聊天。
“现在的好日子,让咱们赶上了。”“就是,要啥有啥,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走得好。”两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身边的变化。火炉上,熬制的罐罐茶咕咕作响,烤熟的土豆散发着香味。
“要感谢党和政府。”“就是,就是。”李应启有些耳背,罗维仁在他耳边大声说着,李应启听了连声回应。
“现在看病几乎全部报销,好日子还长着呢,你要把身体养好。”李应启反过来叮嘱罗维仁。罗维仁这几年总生病,李应启对这个小11岁的“弟弟”很是操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村民罗亮刚一直在城里做生意,这几年见村里变化大,政府扶持发展产业,他毅然回到家乡,流转了3000多亩山坡地,种植杂粮。
今年,借助西吉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小红庄村争取将村里4300多亩耕地全部纳入其中,罗亮刚借机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村里30多人,一起发展种植业,计划把小红庄村打造成杂粮生产基地。
“新的产业结构,为村里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创业和就业渠道。全村有劳动力440人,外出务工人员376人,年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以上。”驻村第一书记宋继宏说,小红庄村种植、养殖、劳务输出3个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随着收入逐年提高,小红庄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结合西吉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小红庄村采取地毯式、拉网式逐户拆除清理的方式,拆除土坯房、旧土围墙及残垣断壁,拆、清、整、绿、建、亮、管多措并举,改善村容村貌。
“精致农家人人参与,乡村振兴家家受益。”火石寨乡以小红庄村为示范,在全乡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村村美丽、家家干净、处处生机盎然的人居环境。
“通过建立‘志愿者积分’‘爱心超市’制度,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激发全乡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共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康养新农村。”火石寨乡党委书记马占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