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隆德县是个有山、有水、有历史的地方,渝河穿城而过,被人们称为“母亲河”。我打小就在渝河边长大,盛夏时节,两岸绿树成荫。
让人痛心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环境变差了。生活垃圾被一股脑地倒进河里,塑料袋、碎石块堆在杂草中。加上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渝河渐渐成了一条臭水河、烂泥河。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环境坏了,生活糟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也受影响。咱不能只看眼前这点收入和便利,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啊!于是,近些年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渝河水污染治理方面慢慢摸索出一条路来。
要治污,先得找到污染源。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是入河污染物量太大,严重超出了水体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另一个问题是,水底淤泥吸附了大量污染物。这些“沉疴”如果不去根,水质好转就遥遥无期。
找到病根,就要对症下药。县里明确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三步走的治理思路,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污战打响了。
首要是“堵”。渝河上游有家淀粉厂,污水排放量很大。我们通知厂家,责令限期关停整治。可是对方不乐意啊,一关停就有大损失,厂里的职工都得靠这吃饭呢。怎么办?我们就顶着压力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加上政府对这类转型企业的贷款、资金、减税等扶持陆续到位,企业终于答应了。就这样,全县关闭了万吨以上淀粉加工污染企业13家,彻底封堵了养殖场、淀粉厂、生活污水排口等非法直排口27处,污水排放量大幅减少。
其次要“疏”。这几年,全县清理、转运三里店水库黑臭淤泥80多万立方米,对渝河干流47.1公里的河道开展了综合整治,建成了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6万余亩,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最终才有“得”。如今,河清了,岸绿了,常有白鹭在水塘里悠闲漫步。渝河两岸建起了一条长43公里的绿色长廊,老百姓常常三五结伴,来这里散散步。渝河川道老灌区形成了一批以蔬菜、苗圃、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农户收益不少。渝河北塬进行了平田整地,还发展起了林下养殖产业,“水绿”与“民富”终于在这座宁南边陲小城里实现了双赢。(讲述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河长办副主任 姚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