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如何了解和继承这一科学文化遗产?
宁夏日报特别邀请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围绕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进行解读,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