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得荣(中)参加演出。
“走进宁夏上六盘,望远处,好一座美丽的固原。民间的花儿世代传,永远留在美丽的固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马得荣站在广袤的山顶上,顺口漫出富于地方特色的“花儿”,高亢悠扬的调子随着微风传向远方。
每当听到“花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的唱调,这些来自火热生产生活场景、带着泥土芬芳和风土人情、以原生态民歌形式存在的“花儿”,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三句一叠、一唱众和,独特的艺术美感深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传唱者,来自原州区炭山乡的“花儿”传承人马得荣对此情有独钟。
打小生活在农村的马得荣,天性率真,开朗活泼,山坡、羊群、蓝天、白云陪伴他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记事起,每次在山上放羊时,他都会跟着一起放羊的老人漫上几句“花儿”,唱罢之后,嗓子觉得舒服了,心里也跟着敞亮了。“大山能包容一切,跟着放羊老汉学唱,虽说跑调错词,不懂意思,但放声喊几嗓子心里就非常地敞亮。”马得荣说。
骨子里,马得荣对“花儿”有份特殊的感情。长大后,他曾尝试做过多种工作,但怎么也提不起精气神,当然这根植于对“花儿”的念念不忘。2004年,偶然的机会,他和同事一起去云南学习,长时间的久坐让大家感到困顿,途中他便即兴唱了几首宁夏“花儿”,这一唱重新燃起了他对“花儿”的喜爱。
从云南返回后,马得荣拿定主意,准备专业学习“花儿”唱法。他师从宁夏“花儿”国家级传承人张明新老师,从发声、唱法、风格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全方位了解“花儿”相关的历史。承蒙老师指点校正,马得荣很快步入正规的“花儿”学唱之路。
跟着张明新老师学习,马得荣对“花儿”的文化价值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发音、唱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老师夸赞他是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2009年,马得荣在原州区粮食杯“花儿”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这份荣誉的获得不仅得到家人的认同,而且让他信心满满,马得荣传承学习“花儿”的劲头更足了。
2013年,马得荣被认定为宁夏“花儿”省级传承人。自此,他与“花儿”传承结了缘,更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利用外出考察“取经”,勤学多练苦钻,他几乎走遍了甘肃、青海及区内等地,一方面寻找宁夏“花儿”传唱者,另一方面做好宁夏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的收录整理工作,以传承人的身份践行自己对“花儿”艺术的不懈追求。目前,已完成《花儿本是心上的话》同心卷。
随着时代的变迁,“花儿”作为古老文化也与时代同行,马得荣放开胆子,摸索将现代艺术与传统“花儿”相结合的新唱法。他说,现在“花儿”的结合对象很多,像甘肃籍歌手张尕怂、段兴华等,前者把“花儿”与苏州评弹结合在一起,后者把“花儿”与rap、雷鬼等新型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他们创作出来的歌曲听着就很“上头”,尤其在年轻人中传唱得很广。“所以我就想请来这些年轻的歌手或者外省传承人,向他们学习创新意识和传承技巧。”马得荣说。
如何让宁夏“花儿”唱得更响,传得更远?马得荣有自己的想法并躬身实践着。经多方扶持,固原市漫“花儿”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成立,马得荣牵头协调处理各项事务,每月如期举办1至2期培训,搭建平台,便于交流;兼任宁夏师范大学和原州区第十二小学“花儿”社团的老师,激发学生爱上非遗文化,为培养传承人做实功课;潜心研读相关书籍,补短板强弱项,他从《六盘山“花儿”两千首》中学习词曲韵律方面的创作技能。“真实感、有意义的东西才能让人喜欢听,传得久远。”马得荣说。
近年来,马得荣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全国非遗展演活动等,先后获得近50个奖项。
目前,我市现有宁夏“花儿”省级传承人12名、市级传承人4名,跟马得荣的儿子马衍一样的新一代县级传承人还在不断涌现,他们深深扎根于民间艺术这块沃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非遗文化,过上了“花儿”样的人生。(记者:毛小勤 王娟 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