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床头总摆着几本书,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每当夜深人静时,随手拿起一本看看,感觉一天的日子就没有白过。久而久之,读书便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只要有书相伴,总会有一缕书香浸润着我的心田!
最初读书,完全出于排遣孤独。我生性不是好动的人,小时候大多独自待在屋里。哥哥爱看“闲书”,受他影响, 我开始接触课外书。除了上学时的课本,我最先接触的是小人书,有《铁道游击队》《浪子燕青》等,但这些小人书远远满足不了我对阅读的需求。于是,哥哥帮我借来了《杨家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书”。我囫囵吞枣般地读着,似懂非懂。伙伴们来喊我去玩时,看见我正读书,都扫兴而去。母亲怕我变成书呆子,把眼睛弄坏,一直反对我读书。哥哥受到母亲的指责,加上担忧影响我学习,也不再支持我读书。但他借来的所有书籍我都偷偷读过,然后放回到之前的样子,哥哥丝毫不知。掐指算来,那时读得最多的,应该是一些武侠小说。书中那些背着长剑、身怀绝技的侠客,伴我度过了童年,帮我驱走了儿时的孤独。
上了中学之后,我开始接触名著,但仅限于课本中推荐的篇目。那时缺书,屈指可数的几本书在伙伴们中间传来传去。渐渐地,缺皮少页,面目全非。村里有个爱好读书的人,他爱在墙根下晒太阳时,为我们讲书里的内容。讲得最多的,应该是《薛仁贵征东》和《薛刚反唐》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回忆起来,其实他讲得并不算精彩,有很多内容甚至是编造的。但他讲的故事却使我有理由坚信:《薛仁贵征东》和《薛刚反唐》是所有书籍中最好看的,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惦念着, 一定要看看这两本书。后来,在同宿舍好友的影响下,我读了好几本名著:《水浒传》《牛虻》《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可惜,那几年只是看热闹般读书,既没有做读书笔记,也没有写读后感。不过,读书给我精神上的充实感,难以用语言形容!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着零星半点的阅读。学校图书馆里书并不多,好在我并没有更高的要求,《池莉文集》《老舍文集》等应该是这时候看的。直到近几年爱上写作,我才感到自己读书太少,算算读过的名著,也就那么几本。于是,我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卡,立下和钱钟书先生当年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一样的宏愿,但终究没能实现。因为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繁忙而琐碎,我只能忙里偷闲,瞄几眼除课本以外的书。奇怪的是,正是这些抽空看的书,给我一种力量,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额外的收获。而我所看的书基本都是从朋友那和图书馆借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实属真理,往往还给人家时,我才恍然记起还有几页没看完呢!于是赶紧挤时间看,避免留下遗憾。有好几次,因超过图书馆还书期限,遭到图书管理员的“训诫”。至于借文友的书,也总惦念着还人家,催促自己快读。近几年之内,我竟然读了数目可观的书籍,感觉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与名家相比,自己写的文字显得很幼稚。于是就有了一种向往:什么时候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遍地开花”,让广大爱读书的人读读我的“大作”,那该多好,也不枉空担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虚名!
时至今日,我的梦想虽未完全实现,但也时常有小小的惊喜来到。犹记得:我撰写的祝福语在县文化局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得到的奖品是四大名著和其他一大摞书;在参加市文联组织的朗诵比赛中,我获得优秀奖,奖品是一张价值不菲的购书券;我参加的征文比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得了1500元奖金;还有偶尔“飞”来的绿色汇款单,尽管数目不多,但日积月累,竟也数目可观。我准备将这些钱都用于购书,精心挑选值得反复品读的书籍,然后将它们郑重其事地摆在书柜里,放在床头旁,让它们散发出的缕缕书香伴我生活,带我入梦!
人到中年,已看淡名利、荣辱、得失,甚至生死。如果要我在生活中选择什么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几本心仪的书。因为,有书相伴的日子,就有希望;有书相伴的岁月,美好如歌。经常有一缕书香浸润心田,才算是找到了幸福,找到了满足,找到了精神归宿!(作者:陈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