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图书馆国学堂、原州区北塬街道文化巷社区文体中心、彭阳县文化馆非遗数字展厅、隆德县红崖村花灯故事馆等14家公共空间成功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红色书屋里,阅读者遨游知识海洋;剪纸坊里,爱好者感受非遗魅力……11月26日,在原州区古雁街道西城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这里找到了乐趣和归属感。
“姐妹们排好队,我们再熟悉一遍动作。”金梦艺术团成员在西城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敞干净的舞蹈区舒展舞姿。此前,成员自筹资金,以每个月2000元的价格租赁固原(原州)电影院作为排练场地。今年社区完善服务中心设施,安装落地镜、铺设地胶,有了稳定、免费的排练场地。
除了文化活动外,西城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也是妇女就业创业的平台。手工坊里,各种钩织玩具、挂件让人眼前一亮,生动可爱的造型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德国、意大利。目前手工坊带动长期务工400余人,兼职1000余人。
11月27日,原州区北塬街道文化巷社区非遗制作教室里,非遗传承人刘峰手把手教居民用红黏土制作笔筒,参与居民个个兴致勃勃。
弹琴唱歌、下棋品茶、绘画书法、旗袍走秀,文化巷社区文体中心自今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成为了居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提升文化素养的好去处。
“文体中心成立前,社区居民集中在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活动,我们开展文体活动时场地受限制。”社区党委书记高冠茹说,今年5月,社区争取到了市人民医院旧址的职工活动中心大楼,精心打造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体中心。非遗制作室是文体中心的热门场所,这里的泥塑、蛋雕、剪纸等文化活动每周不重样。同时,注重多方合作、整合资源,成立了“塞上乐龄”老年大学文化巷社区分校,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活动场地。
文化活动点亮百姓生活,这是我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通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打造惠民服务新场景等,不断把服务触角延伸到规模更小、更分散的居民小区,将更多优质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见习记者:王文莱 任悦儿 记者:闫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