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惊了!一头黑牛脱缰了,在圈里抵撞其他牛呢!”有人冲着伍六十吼了一嗓子。
正在给来客眉飞色舞地夸自家牛的伍六十,转身跳进牛圈里。从牛的身后过来,一手抚摸着牛头,一手拉着绳子往栏杆上系,系好后又拿起铁锹,把旁边多余的草往这头牛面前匀了匀,笑着对牛说,“来来来,好好吃,吃完还有呢!”几秒钟时间,那头看起来受惊的牛果然开始乖乖吃草,伍六十的眼角这才舒展了开来。
“要想把牛养好,就得爱牛,操心他们的吃喝拉撒、头痛脑热,还得管管它们调皮捣蛋。”在伍六十眼中,圈里的牛就像自家娃娃一样亲。
虽然每天早晚喂牛两顿,但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养牛户伍六十的心成天挂在牛圈里。
3月2日下午,伍六十开上他的小三轮车出门。路人问他干啥去,他乐呵呵地说:“喂牛去。”
伍六十家草料池散发着青贮玉米的酸香味儿,已被吃空了三分之二。三轮车拉上两三捆草料,铺在饲喂平台上。两槽牛的头纷纷伸出栏杆,等待即将来临的“盛宴”。一家4口人挥动铁锹奋力翻拌草料,往里加入玉米面、麦麸等混合料,等全部翻拌均匀,再一铲一铲地把料添到牛槽里。
只见牛儿们伸出长长的舌头把美食卷入嘴里,牛棚里充斥着“哧哧”的吃草声,这是伍六十最爱听的奏鸣曲。他背着手,踱着步,看着香香吃草的牛,那成就感就美滋滋地挂在了脸上。
“这三只黑牛是它生的,那只黄牛刚怀上孕,得吃好点儿。”他对每一头牛的品种、健康状态都如数家珍,偶尔看见牛身上有土块,他都会给拣干净。
“安格斯牛吃得快,西蒙塔尔牛和黄牛吃得比较慢,你看哪个肚子吃大了,就把草向别的牛那里匀一匀,让每只牛都吃好。”伍六十一边匀料一边说。
伍六十养得牛又壮又大,最大的一只体重达到了660公斤。还特别能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牛最健康的表现就是能吃能喝。”
伍六十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牛生意做得贼精。买料、喂牛、市场转手能挣多少钱,心里跟明镜似的。“有的牛买来的时候很小,只要8000块就能买到,等喂肥了,就可以卖到16000块;有的要价5000元,那我就给他4500元,剩500块钱给自己留个余地,万一牛以后生病了,也能应个急,补个亏。”
“我是在我爷爷六十岁那年出生,姓伍,爷爷一高兴就给我取名伍六十。如今我家养了五六十头牛,一年纯收入能有个二三十万元。”他笑谈自己的名字,这笑里有甜也有苦。
小时候家里穷,自己又是长子,早早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结婚后,回家办过养鸡场,由于技术不成熟,亏了1万多元。为了还账,外出去河南一家皮革厂干刮羊皮的脏活苦活,每天挣五六十元工钱。工友们调侃他:“你一天挣五六十元,名字也叫个伍六十,这辈子怕就只能赚个五六十了。”
生性乐观的伍六十才不信这个邪。
2016年,泾源县引导农户养殖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脱贫致富。伍六十贷款购回5头安格斯母牛,成为县里第一批养黑安格斯牛的“吃螃蟹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5头母牛第一次配种,4头怀孕了,一头母牛经过治疗也怀孕了。
自此,“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伍六十养牛生涯“开了挂”。第三年,他家母牛存栏就达10头,自家院子的小牛棚养不下了,就到山上用老宅基地盖了两栋大牛棚。他带着两个弟弟,三家人把牛一直繁育到现在的五六十头。
“伍六十这几年,傻傻地算,傻傻地干,傻傻地挣了几百万。”庄里人经常这样夸赞伍六十。
“哪有那么悬的事,养牛挣的钱全搭到扩大牛群规模了。”伍六十不是怕露富,而是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养牛挣的和银行贷的,全用于产业发展上,想让自己在村里起个示范带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