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如何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又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直是摆在原州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课题。
然而,村集体经济怎么壮大?并非村村都能依靠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吃上“旅游饭”,很多村庄也需要因村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近年来,原州区锐意改革、大胆实践,涌现出许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好做法好经验。
早在几年前,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就开始寻找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途径。上黄村村主任黄玉孝将自家的几栋温棚腾出来,提供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试验种植香菇。没想到,还真的赚了钱。
试种成功,还赚了钱,这让黄玉孝挺直了腰板,提出了种植香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如何快速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怎样将香菇种植收益实现最大化?上黄村在探索中完善,在发展中规范。
2017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闽宁资金支持下,上黄村建设标准化温棚5栋,配套制作车间200平方米、养菌场地500平方米。采取“党支部+科研团队+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菌菇产业,当年提供就业岗位25个,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收入7万元。
随着香菇种植技术不断成熟,2019年,上黄村开始加工香菇菌棒,在满足自身种植需求的同时,菌棒先后销售至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等地,实现了产业链质的提升。2021年,在原有5栋标准化温棚的基础上,上黄村争取农发基金项目,新建菌菇标准化大棚18栋。2022年以来,上黄村在菌菇种植和菌棒制作两条线上同时发力,不断拓展收入源。
今年,引进山东“七河八号”和“七河九号”香菇新品种,充分利用河川乡温度适中、湿度稳定的“小气候”作用,不断增加科学种植“变量”,将气候优势和科学种植深度融合,种植的香菇菌盖圆润,肉质紧实,口感Q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上黄村加工制作香菇菌棒10万个,种植香菇4.5万棒,吸纳42户农户务工,发放工资17.8万元,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获得发展机遇,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因此,党建能人引领、资源挪位,村村抱团,就成了原州区强村的法宝。
独行难,众行远。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近日为5个联营村分红30多万元,为40多户“十三五”移民每户分红2000元至3000元。
“我家分到了3000元,我和老伴还在村集体的养牛场里打工,不仅月月有工资,年底还分红,日子更有盼头了。”看着领到手的“真金白银”,村民马金福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算上中河村,今年原州区已有8个村先后为联营村和村民分红150多万元。”原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自2018年头营镇杨郎村集体经济分红以来,陆续带动头营镇蒋河村、黄铎堡镇和润村等10多个村的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分红资金300多万元,受益村民5万多人次。”
因为有了产业支撑,让利于民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后,很多沉睡资源得以苏醒,继而“生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年,原州区各乡镇动员农户通过土地、资金等入股成为股东,增加收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三营镇安和村是“十二五”移民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近村联营+农户”模式,饲养肉牛1100余头,吸引4个邻村入股490万元,按照10%比例分红,动员42户患病、无劳力等低收入群体入股,实现每户分红1000元。
原州区还持续推行党建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在彭堡镇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蔬菜产业协会,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安排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市场销售、统一产品品牌,强化深度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一个“共同体”内的党建工作联动、产业联育、发展联抓,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原州区各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乡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奏响了强村富民的新乐章。(记者:赵 静 张艺菲 辛丽娟 马 涛 实习生 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