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走进西吉县兴平乡友爱村斜路移民安置点,白墙青瓦间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这些年,移民搬迁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还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搬迁后的新生活,移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临近中午,推开村民马学思家银灰色的铁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小院。院内杂物摆放整齐,屋内陈设一应俱全,摆放有序。只听“啪”的一声,厨房里的节能灶上就蹿起蓝色的火苗,马学思和老伴默契配合,不一会儿,午饭就端上了桌。
马学思虽已年近八旬,但身体硬朗,十分健谈。2017年,老两口从山上搬到移民点,享受养老、低保、残疾人津贴等补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以前做饭要烧柴火,屋内烟熏火燎。现在有了这个节能灶,既省力又干净,太方便了。”马学思说起家里的节能灶开心得合不拢嘴。
马学思家的生活变化是友爱村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改善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兴平乡从改善基础设施、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着手,着力提升移民村的“内在美”,扎实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寒冬时节,村里家家户户的土炕烟道里没有像往常一样冒出浓烟,屋内更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烟味。过去需要烧柴草的土炕,已经被水暖炕替代。
“往年每到冬天,院里到处堆满烧炕的柴火、玉米秸秆等,今年再也不用操心这些事了。水暖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温度,睡前只需打开电源就能稳定加热,家里干净了,也亮堂了。”谈到家中的变化,村民徐小兵幸福满满。
兴平乡地处西吉县南部滥泥河流域,现有移民安置点10个,安置移民326户1413人,其中“十二五”移民安置点3个,“十三五”移民安置点7个。为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兴平乡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向移民后续扶持发展,紧盯10个移民安置点移民群众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落实产业补贴政策,切实提高移民收入,稳妥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那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乡上、村上想方设法帮我们发展产业,手头有了闲钱,日子越过越好。”下沿移民安置点群众马元忠说。
马元忠曾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独自一人在外务工,妻子在家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年收入一万多元。2014年,马元忠一家搬迁到友爱村下沿移民安置点,发展肉牛产业,依托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养了4头牛,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2020年,马元忠想要扩大养殖业的念头也越来越强。在乡、村两级的积极协调下,马元忠又通过黄河银行贷款13万元,给家里添置了5头牛。“有产业就有了收入,2020年仅养牛一项就收入7万元,还买了辆二手车。”马元忠高兴地说。
“我们重点解决好10个移民安置点的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让移民群众住得舒适,更要鼓起他们的钱袋子,真正做到产业强、村貌新、生活美。”兴平乡乡长陈晓宁说。(记者:闫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