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这些年的驻村工作,让我多了更多烟火气、泥土味和认真劲,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2019年4月,我被派到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工作,不能让群众失望。”带着这样的情怀,我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减贫事业联系在一起,内心不只是激动,更是无上的荣光。
由于深受《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的影响,我迫切渴望近距离接触农村生活。初到驼巷村,我便脱下“工装”换上“农装”,直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尽快转换工作角色,我克服了饮食习惯不同、生活环境有差异等问题,也体验了驻村宿舍里“五鼠闹房梁”和“雨中水帘洞”的窘境。
驻村以来,我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驻村工作能力和水平,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仔细琢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篇讲话、每一个观点,并用红笔标注关键段落。遇到不理解的论述,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并作了密密麻麻的注解。
在这里我认了许多亲戚。我经常走访这些亲戚,给他们讲致富经。在好政策的扶持下,这些亲戚的日子慢慢红火了起来……
2019年,村民马忠伍的女儿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全家人在高兴之余又为女儿的学费犯了愁,准备卖牛交学费。当我入户走访得知此事后,个人捐助500元,并为马忠伍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人购买药品。随后,积极联系集团公司扶贫办为马忠伍的女儿办理了5000元助学金,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如今,马忠伍的女儿即将大学毕业,寒暑假期回村帮着村医整理医保信息,还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在她心里帮扶济困的种子已生了根、发了芽。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期间,我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被驼巷村村委会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帮扶村也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越是危急的时刻,越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顾不上与家人团聚,我迅速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并主动向党支部交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同时,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等成立志愿服务队,在村口设置查验点,登记人员、车辆消毒、测量体温,连续奋战了58天未回家。
2020年5月,我来到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开展工作。结合姚磨村冷凉蔬菜长远发展规划,先后引入铁路帮扶资金2276万元,援建智能育苗温室、净菜分拣加工包装车间和有机蔬菜设施拱棚,解决了姚磨村冷凉蔬菜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的短板弱项。
2021年7月,我被任命为姚磨村驻村第一书记。我发现有的村干部电脑操作是弱项,于是手把手教他们办公现代化实用技能,直到大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电脑。同时,不定期组织村干部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学习,做到了党建知识“难不住”,帮扶措施“一口清”,惠农政策“问不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我和其他村干部走村入户,积极宣传产业到户项目扶持政策,鼓励脱贫户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激发内生动力。2022年,姚磨村村集体经济通过智能温室、分拣车间、设施拱棚项目收益18万元,较2021年增长3.6倍,成为产业帮扶的示范性项目和亮点工程。
4年来,我写了厚厚一摞笔记、近6万字的驻村日记记录着自己的驻村足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见证了山乡巨变,更有幸参与其中。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老百姓把炸好的油香,煮好的玉米、土豆硬塞进我手里时,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要一如既往投入姚磨村发展中,诚心实意对待群众,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