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蓝,万里无云;青树碧草,郁郁葱葱;宜居小镇,休闲惬意。整个夏季,泾源县泾河源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乡景、品乡味、住乡宿、购乡物……一系列的独特体验让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爱上乡村旅游,而文化旅游也为这座小镇的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是黄河一级支流,全长455.1公里,是泾源县最大的一条河流。从2003年开始,泾源县对泾河源头两岸堤坝进行保护,重点提升防洪能力。2014年,泾源县在泾河上游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打造集水利、交通、景观、人居为一体的综合景观水域。治理后的泾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呈现沿岸绿色连绵、乡村山川相融的自然山水风貌,绿色生态廊道形成。
今年,泾源县立足发展生态文旅示范县目标,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在泾河源镇,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景区和冶家村、河北村、泾光村农家乐基地等让这座小镇充满了人情味、乡土味、烟火味,成为全县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泾源县的旅游核心地。“今年7月以来,全镇收入高于往年同期,旅游产业对全镇GDP的贡献率达20.6%。仅冶家村、河北村的农家乐出现‘一房难求,一床难求’。”泾河源镇党委书记丁毅说。
乡村休闲深度体验
“从7月5日到现在,农家乐收入已经超过了9万元。”泾河源镇河北村村民李秀喜在话语间难掩喜悦之情。
走进李秀喜家的3号农家乐,桃李压满枝头,各色鲜花盛开,客房干净整洁,厨房里备货齐全,一切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感受农家小院带来的惬意。2017年,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将自家闲置房屋重新修建,盖起了民宿。起初,这里的农家乐鲜为人知,李秀喜便和妻子伍福红开车去4公里以外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招揽客人,将农家乐的住宿环境、特色美食拍成照片向游客展示。渐渐的,民宿闯出了品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休闲避暑,享受农家美食。尤其今年暑假期间,民宿日日客满,李秀喜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我家共有6间客房,每天每间房费100元,妻子做的蒸鸡、清蒸虹鳟鱼、凉拌山野菜等特色菜品也深受游客青睐。”李秀喜说。游客李先生说:“以前是早上来,下午走,中间时间不多,其余时间就去景区转转。这两年,我们一般都在这里住宿一周以上,避暑纳凉,享受18摄氏度的夏天。”
泾河源镇集合优势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挖掘旅游资源,将自然景点、人文景观、特色农家乐、休闲设施以及餐饮企业连接起来,合力拉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强力推进宣传营销等创新方式,使市场影响力和资源吸引力不断增强,知名度与日俱增。7月初,泾源县在银川市举办了两次推介会,推介泾河源镇的旅游,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泾河夜市、烟火集市、田园采摘让大家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牛肉干、土蜂蜜等农产品销量也随之增长。
农旅融合业态更新
在位于河北村村口的宁夏泾水源食品有限公司展厅里,泾源黄牛肉深加工后制成的牛肉干、肉丸子等产品,种类齐全,包装精美。创始人陈飞带着员工一起通过直播平台售卖。
陈飞是河北村人,之前长期在西安市工作,泾源县黄牛肉制品就是他主营业务之一。2021年,他返乡创业,成立了宁夏泾水源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打造集泾源黄牛养殖、牛肉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养牛,并由公司全部收购后加工成相关产品,销往宁夏、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同时,陈飞在生产工厂建立了参观通道,让工厂环境、卫生条件、生产过程一览无余。游客们可以先参观再购买牛肉干等产品,大家买得开心、吃得放心。“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牛肉干打响了品牌,游客络绎不绝,离开前都会购买一些产品。”陈飞说。
文化助力以旅彰文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泾源县泾河源镇“烟火集市·泾河夜肆”闽宁特色街区里,小镇的夜生活开启了。沿街两边分别陈列着当地特色小吃和当地群众制作的非遗文化艺术品,游客在这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参观文化展品。
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剪纸作品吸引了路人驻足,这些作品的主人是于福琴,她是自治区级剪纸艺术传承人。受奶奶和妈妈剪纸的影响,于福琴从事剪纸已有40余年,她的手艺精湛,作品传神,成为众多外地游客购买伴手礼的首选。“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创作了这幅《东方快车》,通过剪纸来表达自己对党的二十大的祝福。”于福琴介绍着其中的一幅作品。2016年开始,当地学校邀请她为学生教授剪纸,提起孩子们对于剪纸的热爱于福琴脸上满是欣慰。她说:“传统的剪纸艺术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小小剪纸文化,传承的是非遗技艺,除了将作品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还要将技术教给大家,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乡村旅游让泾河源镇实现了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的转变,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梁园 郑琪 实习生 杨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