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德胜的指导下,学员动作刚劲有力,精气神十足。
学员认真学习刘家拳的一招一式。
刘德胜(前)悉心教授学员长枪练习技巧。
西吉县震湖乡有个叫龙川的小山村,因黄谷川俯瞰形似蜿蜒的龙兽而得名,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了100多年的西吉刘家拳就孕育于此。经过几代人演练、创新,刘家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拳法体系,深受武术爱好者喜爱。时光荏苒,方寸之间,武德精髓慢慢浸润在他们的骨气里。
今年54岁的刘德胜,是西吉刘家拳第四代传承人,习武整整46年。
幼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辛历历在目。白天要上学,练武的时间全靠挤,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要精准规范。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艰苦且无趣,但在爷爷的严格要求下,刘德胜不敢偷懒、不敢懈怠。
渐渐地,练武变成了一项自觉行动。爷爷已经年迈,不再拿着棍子督促他,常常坐在一旁陪着刘德胜练,看着孙子锲而不舍逐渐成长为一棵好苗子,老人家总是会心一笑。
暮鼓晨钟,物换星移,刘德胜爱上了练武,爱上了武术,精进了功夫,磨炼了精气神。
(一)
刘家拳始创于明末清初,第一辈习武人名叫刘胜武(刘德胜的太爷爷),是当时某一大户人家的家丁,为了看家护院,东家请了武师每天来府操练,喜欢武术的刘胜武跟着学了几套拳法。后来,机缘巧合下,刘胜武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张姓拳师门下学武,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刀枪剑棍和拳术,后来融入了刘家拳。
1950年,刘胜武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正清带着一家老小从甘谷县来到西吉县苏堡乡龙川村(今震湖乡龙川村)落户,自此以后,刘家拳一代代传了下来。
刘家拳风格稳健敏捷、刚健有力、奇巧多变,使用器械主要以鞭杆、五尺棍和枪为主,拳术套路现继承保留48套拳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八步转、七步功、五虎迟堂鞭、子龙鞭、黄龙枪、黄龙棍以及花枪、梅花枪、六合枪、流星、双刀等枪术。
(二)
学得真功夫,练就硬本领。1995年,刘德胜代表固原、代表宁夏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一等奖,并获得3项全能亚军;2013年赴厦门参加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得两个一等奖;2017年参加宁夏国际武术选拔赛获得一等奖……2015年12月,刘德胜被认定为西吉县级非遗传承人,2022年被确定为固原市级非遗传承人。
各种奖项荣誉加身,刘家拳在武术界名声大噪,但刘德胜始终保持一颗沉静的心,专心习武,专心教别人习武。他认为,刘家拳能获得如此多的认可和赞誉,说明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光大。2016年,刘德胜创办了震湖刘氏武术培训基地,后来又陆续在银川、固原开办武馆;2017年西吉县成立武术协会,他担任会长至今,并积极参与西吉县在各中小学校开展的武术进校园活动,致力于全民体育和青少年健身。
如今,刘德胜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武馆的娃娃们身上。每逢假日,他总是泡在武馆里,指导孩子们练习武术。练武的孩子来自西吉县各中小学校,年龄从6岁到16岁不等。这些稚气未退的娃娃是刘德胜的希望,也是刘家拳的未来。刘德胜因人施教,立足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条件,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体能和爆发力。让他欣喜的是,近些年已经有十几个孩子通过练习武术报考体育特招上了大学,有的孩子还考入了体校,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三)
“你把咱们家的这门武术练下去、传下去,就等于把爷爷孝顺了。”爷爷在世时说过的一句话,刘德胜一直记在心里。出于对刘家拳传承的责任,对先辈的敬仰,刘德胜选择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他将继续秉持包容豁达的武德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记者:李慧 马涛 余一筱 李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