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关切地询问了闽宁镇的近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移民吊庄”建闽宁村到发展振兴成闽宁镇,20多年过去了,总书记一直挂念着那里的乡亲们。
“真正触动我对扶贫下那么大的决心,除了自己的经历,就是看了西海固。”
“听说现在建设得很好,也有了特色产业。过去这么艰苦的一个地方,变成了出葡萄美酒的地方,令人感慨和欣慰啊!”
总书记的牵挂,让闽宁镇的干部群众深深感动、深受鼓舞。6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闽宁镇,关注特色产业发展,倾听干部群众的心声,记录时间在这片土地上“酿”出的故事,展望“山海”携手新篇章。
闽宁镇新貌。
“山海小院”话变化
收看了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的新闻报道,今年69岁的谢兴昌心潮澎湃。他就是电视剧《山海情》男主角“马得福”的原型。
“咱们闽宁镇移民群众的日子好着咧!”谢兴昌说。作为闽宁镇的第一批移民,1997年,谢兴昌从西吉县老家搬迁到当时的闽宁村,历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宁镇考察时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
如今,闽宁镇移民群众的日子又有了哪些新变化?
记者来到谢兴昌家的小院,院里院外种了几十棵枣树、梨树、苹果树,带来不少清凉。2021年夏季,趁着《山海情》播出后的热度,谢兴昌用心打造了“山海小院”,包括农家特色餐饮区、特色产品销售区等。在这里,谢兴昌还当起了“主讲人”,让游客以“山海小院”为窗口,了解山海情深的故事。截至目前,“山海小院”共接待来自北京、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的访客数千人次,成为闽宁镇上的热门打卡地。
“当时,为什么下决心带头来到闽宁镇?”记者问。
谢兴昌说,他当年头一次来到移民点,发现这里距离西干渠不到20公里。“只要引来了黄河水,种什么就成什么。”
扎根新家园20多年,谢兴昌果然谋得幸福。
已是夏至,贺兰山愈显苍翠,黄河水奔腾不息。山河臂弯中,闽宁镇生机勃勃,成片的葡萄园向远方铺展……记者行进途中,尽览塞上江南好风景。
二十多年来,这个曾经“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发展成以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光伏发电、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金沙滩”;从起初只有8000多人的移民村,发展到如今6.6万人的城镇,人均年收入从500元增长至1.78万元,增长了35倍。
福银高速延伸段闽宁镇路段(资料图片)。
原隆村里幸福景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宁镇原隆村考察时,来到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并同村民代表交谈。
今年6月24日,记者来到海国宝家,67岁的他指着一张“全家福”自豪地说:“我的大孙子现在湖南上大学,二孙子在大武口上职中,最小的在闽宁镇上初中。”
在闽宁镇,变化最大的是人。闽宁镇的发展,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如海国宝一家,大儿子在闽宁镇一家酒庄工作,开着大型拖拉机犁地、锄草,月工资6000元;二儿子跑运输,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两个儿媳妇,一个在原隆村幼儿园当保洁员,一个就近打工,每人都有2000元左右的月收入。
游客在电视剧《山海情》的取景地拍照(资料图片)。
不光是海国宝家,闽宁镇的移民群众干劲都很足。海国宝说,夏日早上5点钟,天刚麻麻亮,闽宁镇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移民群众,乘车到银川或周边城市,去干力所能及的短工,一路多是高速公路,下午三四点钟就能返回家中,每天能挣百元左右,挣钱顾家两不误,工资还是现结。获益于打工潮,闽宁镇上的饼子店、熟食店的生意都被带火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海国宝家住的是砖瓦房。除了卧室、客厅、厨房等,还有一间车库,专门停放小轿车。从原隆村到镇上,驾车驶过“山海街”“福宁路”,从镇区就能驶入高速公路。
“沿着这条‘康庄大道’,我们移民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海国宝说。
酿酒葡萄长势正好。闽宁镇发展葡萄酒等特色产业,不断开拓移民群众致富路。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韩胜利 摄
“酿”出美好新生活
立兰酒庄位于原隆村,大片酿酒葡萄在土地上绿油油地铺展开来。6月24日上午,在立兰酒庄酒窖橡木桶陈酿区,酿酒师陈莉用高脚杯接了一点红酒,轻摇两下,送入口中,细细品鉴在时间里沉淀出的佳酿。
陈莉在酒庄已经工作十多年。2013年8月2日,陈莉从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大麦沟村移民搬迁到原隆村。之前她是家庭妇女,祖祖辈辈种玉米和洋芋,没有见过葡萄树长啥样,更别提酿葡萄酒。搬迁到原隆村的第二天,她和村民们就加入了酒庄组织的培训班,3天后就踏进了葡萄地。
“入村那天,我们的车队经过一片平整过的荒滩,上面趴着一些葡萄树苗,很多人在滩里干活。当时我心里嘀咕,这样的地方能种出葡萄吗?”陈莉回想起第一天进原隆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们有信心,搬出去的人都过好了,我们的日子肯定也会好起来。”就这样,陈莉一家在原隆村扎了根,孩子在闽宁镇上学,她和爱人在家门口的立兰酒庄打工。
当时,立兰酒庄刚起步,需要大量劳动力,陈莉在葡萄地里除草、捡石头。葡萄成熟后,她又来到车间,拣葡萄、看设备,每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一个酿榨季过后,陈莉对酿葡萄酒有了基本了解。初中毕业后再没有拿过笔的她,又重新写起了字:“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我就买了本子和笔,天天带身上,遇到知识点就记录下来,再慢慢梳理学习。”
酿酒师陈莉在品鉴红酒。
如今,立兰酒庄已建起了2800亩葡萄园、600多亩防风林带。勤劳、爱学习的陈莉,在葡萄基地、酿酒车间劳作学习十多年后,已成长为一名车间主任,2020年还拿到了二级酿酒师证书。“我从家到酒庄上班,骑电动车只需十几分钟,中午还能照顾上家,现在对收入很满意。当初搬到原隆村,特意挑了一个吉祥日,现在看还真是个好日子。”
“总书记一直关心闽宁镇的发展,让我们倍感振奋。我就是闽宁协作的受益者,现在我们移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越来越好,今后我要把工作干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好,为宁夏葡萄酒的发展贡献一份个人力量。”陈莉说。
闽宁产业园前景可期,“绿电小镇”践行绿色发展,特色产业扎根沃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山海携手,共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