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
6月8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习近平深情对大家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阵雨过后,天空放晴,弘德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落实举措】
两地同唱一首歌心怀感恩话幸福
一晃4年,刘克瑞并没有感觉到每天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但对比4年前,这个黑脸膛的汉子笑了起来:“你要这么比,那变化可就太大了。”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家的小院,与他们坐一处、话家常,鼓励这家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这句鼓励如生双翼,飞出刘家小院,飞遍弘德村角角落落。“我们谨记总书记嘱托,用智慧、用汗水、用双手改变着生活。”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关怀下,村民们挖掘致富金点子,蹚出发展新路子,日子越过越有劲头,“2023年,弘德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9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200余万元。”
日子有劲头、生活有奔头——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居民铁占明对此感触尤深。4年前,总书记来到金花园社区,在社区广场与群众倾心交流,一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引发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铁占明有幸亲历了难忘又暖心的那一刻。4年来,他也目睹着小区各族群众劲使一处、心向一处,用双手浇灌出幸福花。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弘德村及金华园社区;4年后,记者重访两地,记录两地变化,感受群众发自心底的幸福。
弘德村村民正在温棚里育苗。
一本账,记录好日子
马锁锁有个习惯,会记录每年家庭的收支变化。自从她由“农妇”转型为“女工”,账本里的收入曲线直线上扬。
2020年前后,弘德村周边助农企业如雨后春笋“长势”喜人,马锁锁与爱人哈玉成同时进入了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就在家门口,骑车上班5分钟。在公司,小两口比进步、赛成绩,终归是“女将”技高一筹,马锁锁从普通女工升职为基层管理员,月工资4700元,比哈玉成多了200元。
“自己能挣钱,在家就有话语权。”马锁锁过日子精打细算,她把一个人工资存银行,一个人的工资用作日常开销,“2022年,家里盖了新房;2023年,家里买了汽车。过去不敢买漂亮衣裳,现在自己挣钱打扮自己,女人悦己,日子都精致了起来。”
马锁锁记录“经济账”,郑大明关注“健康账”。2022年,金花园社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广场、步道、凉亭齐齐“上阵”,古稀之年的郑大明有了活动场地,跳舞、太极相继“出师”,现在是社区太极组的“灵魂人物”。“日子好了,更要把身体锻炼好;身体好了,才能把日子过得更精彩。”郑大明的“健康账”句句在理。
一双手,种下幸福花
67岁的纵素莲擅长包饺子,51岁的王淑霞最喜欢炸油香,82岁的肖术华不善厨艺,但理发手艺堪称一绝——看似不相干的三个人,却在同一场活动中火速“出圈”,成为“社区之星”。
金花园社区共有居民楼119栋,常住人口5025户、13850人,其中回、满、藏、蒙古、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就有6000余人,妥妥的“多民族大家庭”。为了让各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一个“家”,2005年9月,金花园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节”。“第一届‘邻里节’上,因大伙儿民族不同、口味各异,发挥有些‘拘谨’,菜品略显单调。”肖术华回忆,那次大联欢,虽然大家聊得热闹,但吃得“并不尽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邻里节”已成金花园社区的“金字招牌”。在这个“金花园人”的“专属节日”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各民族美食,还衍生出理发、清扫、擦玻璃等多支义务服务队。今年的“邻里节”上,纵素莲、王淑霞和肖术华3人虽然“主攻”方向不同,但都凭借好手艺赢得了众人称赞。
种下“和谐籽”,开出“幸福花”,花开朵朵,香飘万家。
“只要想干、肯干、踏实干,更好生活在后头!”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亲历家乡巨变,用一连串荣誉“串”起弘德村的“幸福花”,“2020年以来,弘德村先后获得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肉牛)、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荣誉的背后,是弘德村环境实实在在的改善、百姓生活一步一阶的变化。”
金花园社区。
一颗心,永远跟党走
金花园社区的广场上,最常响起的旋律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刘克瑞家的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好日子还在后头”的字匾。
在弘德村,在金花园,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记者一路走、一路访、一路感动:一群群人感念共产党,一颗颗心坚定跟党走;每个人都能讲出关于幸福的故事,每双眼睛都饱含对生活的热情。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这样做……”红寺堡镇党委书记海琴说,近年来,红寺堡镇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达到930万元;整治人居环境、推动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共实施城边村污水管网建设36.5公里,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403座,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替代8960户;巩固脱贫成果,守住返贫底线,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7%。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还能做……”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黎梦琦说,下一步,金花园社区将聚焦“社区合伙人”,让民生需求有回应:鼓励小区居民、在职党员积极参与业委会工作;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基层治理;引导商家开展附加公益、低偿收费等商业运营活动;发挥社群力量,引导各类社团社群充分发挥作用,和社区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社区利用节假日、下班夜访等方式为群众排忧解惑,最大限度维护居民利益。
正在做、还能做……民心所向,忧之念之。
走一路、访一路、感动一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再次证明:党心和民心总是心心相印,党情和民意向来情意相依。
弘德村、金花园,两地同唱一首歌,心怀感恩话幸福。
【点位回访】
殷殷嘱托记心间感恩奋进永向前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居民正在打太极拳。
“总书记那天来的时候,我就在他对面站着。”6月4日,回忆起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访时的情景,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居民铁占明依然记忆尤深、情绪激动。
而总书记的一句“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也成为72岁铁占明依旧为民奔波的“座右铭”。
2005年,铁占明和6位居民一起组建了志愿服务队,2014年正式注册为“铁班长志愿服务队”,包括老党员、退役军人、居民群众等160多名志愿者。“刚开始,我们7个人就是听听群众反映的问题,然后反映给社区。”铁占明说。20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铁班长”以此为鼓励,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每天7时许便冒着严寒来到核酸检测点,搬运物资、维持秩序、日夜值守;创建卫生城市时,他们走遍辖区每个角落,清理垃圾、清扫卫生死角、劝阻乱摆乱放;去年安全大检查时,他们更是挨家挨户检查安全隐患、制止飞线充电……“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小区就是我们的家,只有每个人都维护、出一份力,这个‘家’才能更好更幸福。”铁占明说。
水发神农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温棚内,弘德村村民杨耀梅正在查看辣椒长势,她家承包的四栋温棚,每棚年产辣椒25000斤,收入达三万多元。
一声嘱托,激励奋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通过勤劳致富,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
“10年前,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一天。”6月4日,弘德村民郑环环说。
2012年,郑环环全家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迁至弘德村,爱人外出务工,她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儿女,整日围着锅台转。“我们当时在老家就没有钱盖房,移民下来虽然有了房子,但全家就依靠丈夫打工赚钱,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郑环环说。后来,看着家门口的企业越来越多,“身边相熟的姐妹也有进厂子的,日子慢慢地变好,我就动心了。”郑环环说。于是,征得家人同意,郑环环有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宁夏弘鑫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女工。
“感觉特别不一样,尤其是第一个月领了工资,虽然只有1000多元,但是依靠自己双手赚来的,特别踏实。”郑环环高兴地说,而她也依靠吃苦耐劳,从普通女工做到生产主管,月工资涨到4800多元。“穷日子翻了篇,日子也过得有底气了。”郑环环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夫妻俩打工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家里翻盖了新房,也买了车。以后,我会多学点技术充实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4年来,我们村一年一个样儿。”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自豪地说,“我们把村民去上班必须经过的‘致富路’硬化了,修宽了,现在是‘振兴路’了。”路宽了、树多了、环境变好了,弘德村的“四大产业”也是“硕果盈枝”,2927名村民在“家门口”农业企业、工业园区的企业上班,去年总收入达7000多万元;养殖园区目前存栏2000多头牛;土地流转费一年370万元,村民反租倒包温棚,每亩还可以再增加收入1000多元;文旅融合,弘德村修建了党员教育基地,打造童心园、故园,14间民宿也将投入运营。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车、住着新房子。‘幸福路’通了,今后我们也一定会阔步迈向美好生活,绘就从美丽村落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幸福画卷。”任军说。
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内,吴忠市红寺堡区鲁家窑农民专业养殖联合社村民正在为牛准备草料,家门口的养殖园让村民们“足不出村”便可就业增收。
【对话】
四年俱所变不变皆是情
记者:从2020年6月至今,对你来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弘德村做客,4年过去了,可那一幕就像发生在昨天。
4年里,弘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变了、村民腰包鼓了、家家户户的“标配”都提升到新房新轿车了。可你要问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当然是村民的精气神儿。
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要想过上好日子,不能等、不能靠,必须用双手来创造。你现在再看我们村,有没有人在墙根儿晒太阳?大家都在忙忙碌碌,都要奔自己的好日子哩!
这些年,通过在家门口务工、发展种养殖业、深挖文旅“因子”,弘德村不论是农户还是村集体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
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比如,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农民职业化经营人才缺乏等。
这就需要我们再想办法,吸引专业人才,帮助弘德村把农畜发展、农产品销售和互联网深入融合,让弘德村的“好物”出村跨省,甚至走向世界。
端午节,金花园社区居民正在包粽子。
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黎梦琦:很遗憾,4年前总书记到访金花园社区时,我并不在场。2024年2月,我接任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有压力,更有动力。
金花园社区是吴忠市的“明星社区”,一万多名住户中,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融成一个家,其乐融融、和谐共处。
我在其他社区工作时,也一直在借鉴和学习金花园社区的经验做法。可真正到这里才发现,这个大家庭的黏合剂不是某户居民、不是社区干部,而是居民之间自发形成、不可割断的亲情。
你看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姐、那些入户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那些穿着红马甲义务巡逻的“婆婆妈妈”……大家见面拉手寒暄,不是客套,是发自内心的热情。
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需要时间的培养,需要无数次的接触来发酵,还需要同一个生活目标做基础。
这个目标,就是幸福生活。大家奔着同一个目标,自然以开放包容的心来对待同行的人,这种感觉积累愈深,即成亲情。
你要问我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当然是这份亲情,不断升温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