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干旱年份,农村群众吃水不受影响;家中老人独居,子女随时可用手机缴纳水费。近年来,我市创新机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推进全市域城乡供水建管一体化,城乡供水保证率由60%提高到95%,“水利惠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建设“大水源”、建成“大水网”、建立“大水厂”,构建网格化保障体系。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为主体,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为补充,实现“双水源”并网连通,结合隆德县独立水源,构建“水网之纲”,形成“南引泾河水、北扬黄河水、用好当地水”的“大水源”格局,全市62个乡镇795个村实现村村通水;实施水源连通和调蓄工程,加快低标准联户水表井和供水设施改造,建成供水管道3.2万公里,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大水网”格局,自来水普及率稳定达到99%以上;改扩建规模化水厂16座,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配、工艺先进、管理现代”的“大水厂”格局,覆盖全市99.76%的人口。同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探索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构建节水型社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眼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彭阳县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走出集一体化建设、自动化运行、智能化管理为一体的“互联网+城乡供水”的新路子。采取政府授权特许经营、补贴水价,推行“授权—建设—运营”融资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供水均等化运营管理模式,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供水建管一体化。树牢全市“一盘棋”意识,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完成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程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安装智能水表32.53万块、测控设备1605套。
依托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统筹工程、信息、服务“三网”建设,建成集调度、运行、监管、维护、应用、服务于一体的集成运营体系。整合优化现有保障资源,完善应急预案、预警机制、指挥系统,将市域内8处小型供水工程作为备用水源,健全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制定规范性文件,形成行政监管、用户管理、维修养护等一整套运行制度,保障工程安全可持续运行。完善水价定价机制,水费收缴率达到95%以上。建设“动态清零”系统,及时化解用水矛盾、回应群众关切,实现“一件事”网上“受理、响应、办理、销号、回访”全过程闭环管理。之后,我市将进一步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着力打造全国“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见习记者 任悦儿 记者 袁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