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利用新型生物技术改良宁夏小麦白粉病抗性与品质研究”取得多项突破,获得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白粉病免疫和条锈病高抗的小麦新品系;进一步培育出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新品种宁春66号和高产优质新品种宁春63号。其中,宁春63号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初步审定。
据悉,此项研究在国内首次创制了两类小麦——高大山羊草染色体臂发生重组的新材料,成功将高大山羊草中携带的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别转入小麦中,获得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的新材料,面包烘烤品质测定发现,新材料面包体积增大,细腻程度更好,对面包品质改良效果明显。
其次,构建了小麦高效转化技术体系,尤其成功转化了宁春4号等遗传转化率低的顽拗型小麦品种,突破了小麦遗传转化中对基因型的依赖性难题。项目还通过基因编辑首次创制了新型小麦单倍体诱导系,实现了小麦单倍体植株可视化鉴定,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育种效率。
项目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双方科研人员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育种策略,将源自簇毛麦中的Pm21抗白粉病基因转入了宁春4号、宁春47号和宁春50号的遗传背景中,获得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白粉病免疫和条锈病高抗的小麦新品系,进一步培育出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新品种宁春66号和高产优质新品种宁春63号,在宁夏灌区及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周边春麦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此外,培育的新材料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培育出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开发的分子标记将有利于将簇毛麦和高大山羊草中更多有益基因转移到小麦中,创制抗病、抗逆小麦新材料;建立的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和创制的单倍体诱导系将实现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基因型的快速纯合,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小麦新品种培育进程;获得的转基因新材料和基因编辑新材料含有目前小麦种质资源中较为匮乏的优良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材料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