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1日电 营区里,他的照片仍旧张贴在月度考核榜单和战斗力量编成表上,但战友们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张助理,却永远与他们告别了。
11月27日凌晨,福建省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助理、三级消防长张晓杰,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英勇牺牲,年仅36岁。
“你留在外面,我进场就行!”
11月26日20时45分,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晋江市陈埭镇一工厂发生火灾,三层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很快形成立体燃烧,随时可能向毗邻的厂房、住宅蔓延。
张晓杰所在的特勤二站接到增援指令后火速集结,三辆消防车第一时间出动,张晓杰驾驶着操作难度最高的高喷消防车,向火场进发。
抵达现场,眼看火势一时难以控制,三名负责后勤保障的驾驶员都申请参战。张晓杰对另外两位驾驶员说,“我是助理,我去”。他奔跑着冲向火场。
张晓杰主动申请火场内攻任务,他带领攻坚组在建筑物一楼西侧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蔓延。由于空气呼吸器只能支撑20分钟,张晓杰先后两次到火场外更换,情况紧急,他直接抢走年轻战友的空气呼吸器喊道:“你留在外面,我进场就行!”
27日0时20分左右,现场风力突然增大、风向急变,短时间内大量高温浓烟扑向张晓杰所在的方向,周边的塑料米堆垛轰燃。
“晓杰!晓杰!晓杰!”在嘈杂的燃烧物炸裂声中,战友们声嘶力竭地喊着站长助理的名字,但没有任何回应。“水枪掩护,我们先后四组进入火场,才找到趴倒在火场的晓杰。”消防员黄志立掩面而泣。
“晓杰牺牲前连续三个周末都在站里执勤,在牺牲前一天,我还催他回家休息,他说驾驶员人手紧张,执意留下来。”特勤二站指导员陈加平说:“驾驶员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后勤水援,他却争抢着冲进火场,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
11月29日,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张晓杰为烈士。
“拳头中的尖兵”
2020年7月,泉州市区一居民楼着火,烧塌的木制建筑构件噼里啪啦地坠落,地上布满烧焦的铁丝、电线,熊熊火焰照亮了夜空。“我带两人进去,大家帮我保障好水带。”火情不明,张晓杰却丝毫没有犹豫地冲进火场,不到10分钟就控制了火情。
2020年3月,泉州欣佳酒店发生坍塌事故,为救一名废墟中埋压的群众,张晓杰只身钻进狭窄的洞口,撑起压住被困人员的石板,用断链剪、切割机等工具切割埋压物,同一个动作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被困人员被顺利救出。“那一次救援加重了助理本就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他一直拖着不去治疗,就怕耽误队站的救援任务。”消防员林伟浩说。
进入消防队伍18年,张晓杰累计参加灭火救援5300余起,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漳州古雷PX项目爆炸事故救援、江西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荣记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2次。
在泉州消防救援支队,张晓杰是“拳头中的尖兵”——他是仅有的3位A1证车辆驾驶员之一;今年1月,他刚刚取得民航部门颁发的无人机飞手最高级别驾驶证;他几乎没有缺席过支队、总队的集训、比武。
张晓杰跟队站的年轻消防员说:“以练为战不是一句空话,多掌握一种技能,在灾难现场,就可能会多一分钟抢救群众。”
在新型灾害救援训练中,他手把手教消防员如何在水域救援中扶住被困人员腋下,以提高救援成功率;他带领消防员苦练绳索使用技巧,模拟山岳救援实景;他向消防员耐心讲解车辆内部构造,传授故障维修技术,以应对交通事故救援……
“内心纯粹的消防员”
张晓杰的床铺在特勤二站一班宿舍的最里面,没有一丝褶皱的蓝色床单上,摆放着他的训练服套装和没有带进火场的手机,床板上悬挂着他的正装照。
“身为站长助理,晓杰本可以住进队站休息条件更好的备勤室,但他坚持拒绝。”陈加平说,“他认为一班宿舍靠楼梯最近,能以最快速度出警,住在班里也能更好了解消防员的思想动态。”
在军姿训练中,“80后”张晓杰每次都坚持跟“00”后消防员一起,笔挺地站立45分钟;在体能拉练中,张晓杰每天早上坚持5公里跑,成绩在队站长期稳居前列。“他从来没有敷衍过任何一次训练,永远用新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是内心纯粹的消防员。”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林延峰说。
生活简朴、性格内敛的张晓杰,是年轻消防员温暖的“老大哥”。他对四川籍“00后”消防员李古都说:“第一次出远门难免会想家,队站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大哥,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对待自己的家人,张晓杰心中却有万般歉疚。入队18年,张晓杰没有在家里吃过一次年夜饭。如今,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怀孕三个月的妻子,陷入了无尽的悲痛……
11月30日上午,特勤二站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训练。
面对队列整齐、队容肃穆的20名消防员,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施艺伟眼含热泪:“我们要继承英雄的遗志,接过英雄的水枪,登上英雄的战车,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点名!张晓杰!”施艺伟用沙哑而有力的嗓音喊道。
“到!到!到!”年轻而雄壮的声音,回响在张晓杰曾经战斗过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