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从宁夏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人民政府办公厅于11月1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市县领导干部包抓移民村“四大提升行动”工作机制的通知》,全区1000人以上的261个移民村(社区),全部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单位”包抓工作机制。
“宁夏从1983年开始分6个阶段搬迁安置移民123.2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1%,占全区农村人口的48.8%,抓好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至关重要。”宁夏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林向记者介绍,千人以上的261个移民村中,101个规模大、困难多、基础弱的重点移民村(社区)由自治区领导包抓21个,市委书记和市长包抓8个,其余72个重点移民村(社区)和160个移民安置村(社区),由地级市统筹,市、县(区)党政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一一对应包抓,实现一个村一名包抓责任领导、一个包抓责任单位。
通知要求,各级包抓领导和包抓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带头研究包抓重点村(社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后续扶持、实施“四大提升行动”等各项工作,紧盯“五大振兴”目标任务,2021年底前完成101个移民重点村(社区)规划编制,2022年3月底前完成160个重点村(社区)规划编制。
同时,聚焦抓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特色优势,引进培育壮大质量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群众嵌入产业链,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
在就业增收上,加快实施搬迁群众务工就业3年推进计划,设立就业服务站和联络员,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育劳务经纪人,搭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支持有需求的村建设村级帮扶车间,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坚持一村一案,制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计划,紧盯房、水、路、电、气、讯短板弱项,加大投入、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在改善人居环境上,扎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大力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活动和实施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做好农村改厕和垃圾杂物、生活污水、私搭乱建治理“一改三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清洁管护机制。
在提升公共服务上,调整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就地就近上好学。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强对村医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创建示范健康社区(乡村),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加强基层治理上,加强基层党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政治引领、思想引领、风范引领能力和水平。在文明乡风建设上,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深入推动移风易俗,
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聚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包抓工作机制是一个责任清单,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精准谋划项目、统筹整合资金、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示范创建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现‘四大提升行动’,确保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王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