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我市各级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进一步立了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进一步强了起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进一步树了起来,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筑牢阵地促产业
在原州区彭堡镇吴磨村,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由党员致富带头人负责的“党员示范田”。不远处的党群服务中心里,便民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解室等一应俱全,楼前广场宽敞整洁,金色文化长廊两旁颇具特色的党建宣传栏引人驻足。
村级组织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主阵地。10年来,我市不断将人财物等优势资源下沉基层,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强化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近5年,区、市、县累计投入党建经费18.29亿元,全市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村“两委”负责人年均报酬5.6万元,人均增资1.5万元,最高7.3万元,全面保障村民小组组长、村监会成员工作补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岗位吸引力显著提升。实施“暖心工程”,一次性投入3000万元,对57个乡镇食堂、浴室、供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一系列坚强有力的举措,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如果把产业比喻为船,党建工作就是产业发展的灯塔,为其锁定正确方向。这段时间,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甜上村民心头。近年来,草滩村与“邻居”赵山庄村、双树村、何岘村成立苹果种植产业联合党支部,建成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种植矮砧苹果550亩,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抱团发展,将群众附着在产业链上,带动群众销售产品得现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股权量化分股金。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促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近5年,我市组织实施中央和自治区扶持项目535个,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强化“1464”政策支撑,探索形成“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的集体经济“固原模式”,推动全市集体经济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收入更稳。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行“小村联盟”、“产业党支部”、“功能党小组”等基层党建服务乡村发展新模式,跨村联建党支部26个,在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产业链上设立党组织187个,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人才、产业、环境“三大振兴”同频共振,用“党建+”模式劲笔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培育培优“两个带头人”
在固原大地,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率先致富,积累了丰富的见识、理念、技能等优势,成为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明白人;他们抓党建、强产业,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他们是党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
2015年9月以来,我市实施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带领群众决胜小康的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进一步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齐永新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干了18年。在他的带领下,李士村成立了草畜产业、环境整治、农机服务等6个功能型党小组,以支部为中心辐射到各村组的农村党员,由党员带动农户,形成网络化覆盖、功能型党小组带动机制;成立了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了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加工等6个经营实体,探索成立“党支部+合作社+经营实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现在,李士村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544万元,纯收益150多万元,人均年分红200元,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李士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
焦建鹏是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在外创业成功后乡村党组织召回的“80后”致富带头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县城做办公耗材生意,成了村里唯一的小老板。由于村里缺少能人,村党组织动员焦建鹏回乡创业。在村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下,逐步建成了集观光、旅游、餐饮和农家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龙王坝村也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乡村游模范村”等。
近5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两个带头人”政治引领和带富能力“双提升”计划,推动“两个带头人”工程提质增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结合村“两委”换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0.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较上届提高8.2%,书记、主任“一肩挑”较上届提高73.1%,实现“一降两升”;支持326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培育壮大致富带头人队伍,不断健全致富带头人选拔培育、互促转化、激励扶持等长效机制,通过“四个一批”方式,全市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8481名,带动24.3万群众增收致富;强化政治考核和政治吸纳,“二合一”带头人占74.4%,党员带头人占40.6%。“两个带头人”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说得对,以后我们老两口有矛盾了就按你说的办。”近日,在泾源县泾河源镇,59岁的李五成拉着镇综治中心主任赵继保的手满心感激。李五成和妻子闹矛盾,赵继保和镇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没少上门,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调解。这是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试点运行“一个功能型党支部+一个综治中心+‘问题、责任、考核’三个清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取得显著成效,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以上,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我市以平安固原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一根“绣花针”穿起“千条线”,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着力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链条和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触及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
10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体系,集中力量防控风险,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推动平安固原建设提档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市推行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被中央农办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2019年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验收先进市;五县区均为全国信访“三无”县;2017年度至2020年度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在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随机抽样调查中,我市人民群众安全感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一项项荣誉,是我市立足市情实际、创新治理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我市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肩、民生改善与平安建设携手同行,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的结晶。
千条万条经验,说到一点就是坚持不懈抓基层党建。党中央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倍加重视和关心,切实增强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底气,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走进了新时代,更赶上了好时代,不仅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更拥有灿烂的明天!(记者:余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