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泾河源镇庞东村党支部书记马有明每天有忙不完的事。
“这个标语写在这,地方宽展,要弄好哩!”
“这个表一定要落实到人,产业、收入情况一一核实准确。”
……
6月8日,已到下午1点,马有明还未吃上午饭,仍步履匆匆来往于村道上。
马有明在这个岗位上已经任职15年。
今年,庞东村被泾源县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改善基础设施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而这件大事中的难事则是在靠山一侧修一条长78米、宽1米的水渠。
庞东村地处六盘山脚下,充沛的雨水滋养着土地,也带来了山洪风险。“下雨天,山上的泥水往下流,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麻烦。”马有明说,修水渠,势在必行。以前因为缺资金没修成。今年,在县交通部门的支持下,资金这一难题得到解决。可修水渠必须占用村民老兰家一点地块,这“一难”着实让马有明犯了难。
夜里,一想到修渠因为老兰的不让步而搁浅,马有明辗转反侧,“不行,这个思想工作必须得做通。”
隔天一大早,马有明直奔老兰家,一遍遍摆事实、讲道理。第一天,他因被拒绝沮丧地出了老兰家的门。凭着一股执拗劲,第二天,马有明继续登门拜访,依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结果还是一样,“不同意!”老兰态度坚决。“这是为大家办好事,资金这么难的事都落实了,怎么能因为一点地就让大家十多年的心愿落空呢。”第三天,马有明硬着头皮再次来找老兰,老兰被他的真诚打动,终于松口了。
修水渠当天,马有明带上两瓶矿泉水前往现场,足足蹲点8个小时。水渠修好了,马有明笑了。
“现在下雨天,山上的泥水不会再淌到路上,出门确实方便,支书说得对着呢,是咱太自私咧。”老兰说。
获得村民的理解,赢得村民的信任,是马有明奉行的办事准则。多年来,他解决的棘手事远不只这一件。
2007年,担任过村组长、村会计的马有明,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可眼前的烂摊子,让他眉头拧成疙瘩:村道不通、致富无门、账上空空……
“既然村民选了我,我就得为大家办事。”上任第一天,马有明就拿多年来形成的乱堆乱放现象“开刀”。
5米多宽的村道,被村民的柴堆、粪堆、草堆挤占得只剩下不到1米宽。下雨天,被“三堆”堵死的排水渠排不出水,车经过时路面能溅起2米多高的水花,更别说人的出行了。为此,马有明和班子成员逐一上门劝清理,可是还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路不通,谈何发展。”二话不说,马有明扛上铁锹就奔向门前“三堆”,一锹一锹铲。起初,仍有一些村民你铲我堆、你再铲我再堆。就这样,马有明和村民打起了游击战,那段日子,马有明的办公室门前总放着一把铁锹。
一来一回,一晃大半个月过去,马有明铲“三堆”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村民心里。“这个小伙子,还真有点本事!”村民伸出大拇指,马有明感慨万千:“只要你一心为公,就没啥难事!”
“三堆”不见了,路通了,环境改善了。马有明也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心。
在庞东村,大到工程项目谋划,小到生活用品发放,都是村民商量着来。对干部,马有明定下“不贪不占不拖拉”的原则,并以身作则,“村民心里有杆秤,会经常把干部放上去称一称。”
村民说,马有明心肠好,见不得人受苦。村民杨万勇的儿子在新疆当兵,马有明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老人没钱买牛,他帮着贷款;老人生病,他开车送往医院。
村民李付广因落选村副主任对马有明心怀不满,但马有明不计前嫌。李付广儿子被查出白血病时,倾囊相助;李付广突发脑溢血时,及时开车送医,现如今,李付广和儿子身体康复。每次见到马有明,李付广总亲切地喊一声“马大哥”。
……
“一个村和一个家是一样的,村民都是我的亲人。”但对自己的家人,马有明多有愧疚,没有过多时间陪伴总会引来家人的不理解,但他总是笃定地说,“当一天村干部,就要扎扎实实地干一天事。”
近年来,庞东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产业发展促村民增收、抓乡村治理促环境改善、抓文明教育促素质提升。去年底,全村肉牛存栏量达到近700头,村里三分之一的人就近在西安、银川稳定务工。2021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00元。昔日穷困破旧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自治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路鲜花一路荫。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院墙上生动有趣的墙绘和树荫下乘凉闲聊的村民相映成趣,似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老李,干啥去了?”
“支书,镇上买了些水果。”
面包车开进村口的老李,话音刚落,就递给马有明几颗新鲜的红梅杏。
“甜得很。”
“再来些?”
“不了,不了,再吃就吃完了。”
“那我管够,你尽管吃……”
笑声未落,村民兰昌上前与记者搭话,“知道这镇上的公交司机都咋说我们村吗?他们说呀,镇上没有比庞东村更干净漂亮的村子了,我听了自豪得很,这都是我们支书的功劳。”
听着村民发自内心的夸赞,马有明不禁红了脸,“这都是应该做的。”对未来庞东的发展,马有明早有打算: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村集体做大做强;规划建设集中养殖场,让肉牛‘出户入园’……(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