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脚下的蔡川村,曾经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村民靠天吃饭,生活贫困,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寨科乡蔡川村打造了“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新型金融扶贫模式,又称“蔡川模式”。2008年,蔡川村党支部确定了“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思路,积极联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推动邮储小额贷款与金融扶贫相结合,带领建档立卡户发展草畜产业、特色种植业。如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直通蔡川村,实现了水、电、网全覆盖,村民住上了新房,年人均纯收入1.6万余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原分行副行长杨晓蓉忆起第一次来蔡川村的场景:“路难走耗时又长,村委会连一台打印机都没有,我们自带打印机和纸张办理贷款。现在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家家户户发展产业,村民眼里有光,自信满满。”
在村民杨宗仁家,一边是十几年前生活的土窑洞,破烂不堪,另一边是现在居住的砖瓦房,家具家电应有尽有,新旧住所形成鲜明对比。
2008年以前,杨宗仁家徒四壁,想养牛,但缺少资金和技术。“没有资金支持,产业难以发展,怎么能够摆脱贫困?”杨宗仁感慨地说。2008年,当时还是蔡川村致富带头人的马金国积极带领乡亲寻找脱贫致富之路,在蔡川村成立金羚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以蔡川村作为试点,采取以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信用作担保的方式,带领14户农户贷款18万元发展养殖,杨宗仁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他利用1万元贷款购进了3头育肥牛,开启了养殖之路。经过一年时间,养牛初见效益,还完贷款,除去草料钱,他还有2000元的收益。尝到甜头的杨宗仁又继续贷款扩大产业,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诚信经营,年年按时还贷,他的家底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杨宗仁家牛存栏58头,个个膘肥体壮,230亩青贮玉米为养牛提供了足够的饲料,由于他的信用度较高,每年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以前一家人住在窑洞里,温饱都难维持。如今,水和电通了,再不用去远处担水饮牛,饲草制作实现机械化,我们除了养牛、卖牛肉,还养了200箱蜜蜂,已经卖出了170箱,收入17万元。”杨宗仁说。
蔡川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让村民通过诚信贷款发展种植养殖,过上了幸福日子。“带领村民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红梅杏树,规模化养殖肉牛,定期邀请原州区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经验、改良品种,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军说。
红梅杏产业也成为蔡川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 “基本上每户都种了20亩至30亩红梅杏树,年收入2万元至3万元。”杨小军说。村民海开勤家红梅杏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一半,种植红梅杏树真正让海开勤一家尝到了甜头。2010年,看着第一批靠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发展养殖先富起来的邻居,他也行动起来,他不仅养了牛,还种了28亩红梅杏树。
如今,海开勤一家7口人,人均收入1.7万元,住上了新房,买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蔡川村还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固原市分公司,利用邮政电商线上线下销售和物流优势,通过在邮乐网发布销售蔡川村红梅杏信息,上门收购村民的优质红梅杏,经过统一分拣、包装、打包、运输,将红梅杏送往全国各地。“线上销售改变了蔡川村红梅杏多年固化的销售方式,为红梅杏销售渠道拓宽了新路子,解决了红梅杏销售难题,提高了村民收入。”杨小军说。
蔡川村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经过多年金融扶贫探索实践,破解了普惠金融可持续性难题。“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持续助力蔡川村288户农户,累计提供融资支持3578笔1.86亿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副行长关晶奇说。“有信用、好贷款”早已成为村民的普遍共识,创造了蔡川村连续15年“零坏账”的信用传奇。
如今,村民有了信用度,贷款从之前的跑遍银行“求贷”,到现在各大银行主动来到村里“送贷”。今年以来,蔡川村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产业扩规、服务扩能、金融扩面3个方面着手,打造蔡川模式2.0版。“目前,蔡川模式升级正在进行中,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种植养殖培训及各类服务项目也在增加,还有多家银行已主动加入,为我们定制了独家贷款政策。”杨小军说。
有了资金支撑,蔡川村村民发展产业的劲头越来越足,对未来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今后,我们打算建一座有机肥加工厂,对村里的牛粪进行加工利用,既省下了买肥料的钱,又能保护环境。”杨小军说。(记者 郑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