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油饼、搓馓子、蒸酥肉、压花肉……南秀琴虽已70多岁了,但大年三十一大早,她已开始精心准备年夜饭了,从调面回面到入锅煎炸,从选肉剁馅到加料出锅,每一道都是手工烹制,色泽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为了这顿饭,南秀琴从小年就开始着手了,她知道,在外的儿女过年都要回来了,尤其是她疼爱的孙子孙女都要从外地赶回来。这顿年夜饭,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是家的味道。
南秀琴家住原州区头营镇南屯村,村庄的年,是原汁原味的。
各家各户大年三十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祭祖,然后贴窗花贴对联,门楼上挂上大大的红灯笼,放一长串爆豆子般的鞭炮,年味于烟火中在村庄里弥漫开来。
下午,儿孙相继进门,南秀琴的眼中多了温暖和喜悦。远方的问候再多,也不及进入家门时那一份欣喜的目光;“有空就回来”说了太多次,不及这一次的握手倾谈。
儿女放下大包小包,走进厨房和妈妈一起准备年夜饭,于是厨房里便响起了最愉悦的声响:笑谈声、炒菜剁肉声……各种声音汇聚成一种独特的年味。
炸至酥香的油馃馃,挂上由糖、醋调制的酸甜浓汁,与彩椒和菠萝块一同呈上;掐着秒表出锅的蒸鱼,淋上蒸鱼豉油,再浇一层薄薄的姜葱热油……村庄的年,最隆重的仪式是年夜饭。日落西山时,一家人整整齐齐,围坐一桌。而这桌上的每道菜,几乎都有寓意。
“吃鸡起家、全家团圆”的豉油鸡,“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横财就手”的猪蹄,“团团圆圆”的香菇……
“大儿子爱吃牛肉,我早早买来新鲜牛尾,用调料焖制,炖到软烂脱骨,每一口都是浓郁的胶质和酱香;虾是孙子的心头好,年夜饭里来一道油焖大虾,先煎炸后炖煮,红彤彤的颜色既喜庆又让人食欲大开;小儿子中意软糯的蒸排骨,这次我在腌制好的肋排下面垫一层嫩豆腐一起入锅,肉汁加上滚烫的豆腐,估计能让他多吃一大碗饭……”
南秀琴笑得灿烂。一桌丰盛可口的年夜饭,更是对儿孙满满的爱。
外孙女张亚楠已经4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对她而言,姥姥做的这桌家常菜,是最好的团圆饭。她在外一直惦记的是姥姥做的豉油鸡,豉油鸡不是煎,而是浸。烧红锅,放油和大块姜,把鸡煎香,浇上调好的豉油,文火慢煮,皮香肉嫩,汁浓味重。
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是这就是家的味道,张亚楠感到非常满足。
在辛苦奔忙的旧年里,亲友们分头奔赴山海,此刻相聚,满心皆是欢喜。
看着围坐在身边的儿女及孙子辈们,看他们喜笑颜开吃美食,看他们谈天说地互举杯,南秀琴一会儿给这个夹菜,一会儿给那个添水,脸上是浅浅的笑,心里是深深的爱。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一顿年夜饭可以治愈一切。在南秀琴的心中,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欢声笑语中,全家围桌而坐,这才是年夜饭的真味。饭桌前的笑容,胜过天南地北所有的风景。(记者: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