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正是四九天气,位于清水河上游的原州区沈家河水库一处没有结冰的区域,赤麻鸭、绿头鸭等候鸟成群觅食嬉戏,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相关厅局和部门单位接续治理,昔日被群众戏称为“臭水河”的清水河变为群众身边的“幸福河”。
清水河发源于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面积最大、最长的支流,在原州区境内全长80公里,流域面积2057平方公里,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曾经的清水河流域,因不合理开发利用、沿线城镇排污监管不到位等导致水质问题突出,两岸垃圾遍布,被群众戏称为“臭水河”。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国家十分重视清水河流域治理,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先后投资建成了沈家河、寺口子等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并开展了多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干旱山区群众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投入不足,已建成的河道防洪工程少且标准不够,大部分水库水保工程因年久失修,拦沙防洪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拦蓄利用,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全面综合治理清水河极为紧迫。
1985年至2009年,自治区相关厅局编制完成的一些规划再次把清水河综合治理提上了重要日程。2012年,清水河治理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以干流两岸城镇和灌区段防洪为重点,对堤防进行加固及新建,改造穿堤建筑物,整治疏浚河道,治理险工险段,开展滩地、滨岸、湿地等生态修复,进一步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障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沈家河水库库区水生态治理工程、固原市区过境段人工湿地、三营污水处理厂等市县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清水河上、下游集污管网连通等项目实施,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原州区坚决扛起清水河“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系统治理、疏浚净源、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措施齐头并进,打出了治污“组合拳”。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清水畅河净源”“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对清水河进行地毯式排查,拆除了违法建筑,清理了河道垃圾,处理违法采砂案件,取缔或关闭非法采砂点等。并在清水河主河道两岸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全段进行监控,有效制止河道内乱挖、乱倒、乱排现象,扎实推进碧水蓝天净土行动。
治水更需要护水。伴随着“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入,清水河有防洪任务区段的防洪能力基本达标,河道两岸城镇、村庄、农田防洪安全隐患基本消除;采砂、垃圾堆弃等对岸线、水域蚕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河流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监测数据显示,清水河水质净化明显,由2011年的Ⅴ类重污染水质,净化为Ⅳ类水质。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宁夏固原原州清水河湿地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近些年,原州区更是按照冷凉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建成了沿清水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带,组建技术团队跟进服务,建设蔬菜育苗中心、设施园区、万亩和千亩露地蔬菜基地,2023年冷凉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冷凉蔬菜产业成为原州区群众的“致富菜”。
为进一步保障沿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宁夏水利厅组织编制的《清水河综合治理规划》,通过规划实施高标准治理,着力将清水河打造成为安澜的河、宜居的河、健康的河、文化的河、智慧的河幸福河,规划目前正在有序落地实施中。(记者:余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