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个词语能诉说你2023年的生活?有没有一个词语能表达你对2024年的期许?
过去一年,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用不平凡的方式前进,沿着脚下的路,追着前方的光,星夜兼程、不辞风霜,这是每个奋斗者的日常,在经历中,我们也遇见了各自心中找寻的答案。
记者采访了新手妈妈、退休职工……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如何用一个词语告别2023年,拥抱2024年。
余文姬
热爱
假日的固原贸易中心,人群熙攘,保安余文姬在过道中来回穿梭着,不断提醒商户留出消防通道,注意门前卫生。“我热爱我的工作,这里就像我的家。每天尽心尽力,让大家平平安安是我的责任。”从最开始的清洁工到如今的保安队队长,余文姬一干就是15年。
热心、开朗是商户们对余文姬的评价,然而,生活也曾让她陷入泥淖。2006年,余文姬16岁的大儿子溺水而亡,巨大的打击让她精神崩溃,久久不能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这时,同院里与她有相同遭遇的邻居向她推荐了秦腔,自此,余文姬与秦腔有了羁绊。“听着秦腔,再唱上两句,心里的难过也能宣泄出来。”谈起秦腔,余文姬感慨万千。
2019年,余文姬当起了固原贸易中心里的保安,也成了秦腔舞台上的“小生”。“无论生活给了我多少磨难,我依然热爱生活,继续努力生活。”余文姬说。为了学好秦腔,余文姬有时练习一折戏能超百遍,每天下班后都去秦腔自乐班。听闻离家6公里外的建华文化大院免费授课,余文姬和几个秦腔爱好者每晚拼车去拜师学艺。她认真求教的态度让老师对她称赞有加:“每晚总能看见她,虽是女人,但声音非常适合唱小生。希望她以后能多参加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 (本报实习生 余一筱 记者 李飞龙)
张献珍(右)
充实
68岁的张献珍退休前在固原市商业总公司上班,上班时忙忙碌碌没觉得日子无聊,可退休后突然闲下来反倒不适应。他无意间了解到市老年大学书法班招生,便萌生了学书法的念头。
书法班每周三节课,一节课两个小时。每次上课前张献珍都会提前来到教室,摆好墨碟,拿出毛笔临摹一篇。相对于刚开始对书法的一无所知,现在的张献珍写起字来显得游刃有余。“我练习毛笔字已经3年多了,之前两年没有好好练习,2023年开始认真练习了。”张献珍说,刚开始的他分不清王体、柳体、赵体的区别,经过老师的指导,他选择了赵孟頫的赵体临摹,练习一段时间后,现在写得有模有样了,日子也过得很充实。在老年大学里,张献珍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各种话题,气氛十分热烈。(本报记者 张 兰)
毛艳丽
复苏
毛艳丽和丈夫在市区经营着一家旅行社和花店,2023年对她来说是“复苏”的一年。
2003年,毛艳丽开始从事旅游行业,经过多年打拼,在2017年开办了宁夏港青旅国际旅行社。此后,发展越来越好,仅2019年,旅行社共组团40多个、800余人次,地接外地来固近20个旅行团超600人次。
2020年,旅游行业陷入寒冬期,毛艳丽的旅行社三年间只接待了2个旅行团。为了节约成本,2020年底毛艳丽将旅行社办公营业用房退租。“当时很迷茫,甚至想过放弃。”毛艳丽回忆道,为了应对危机,夫妻俩在2022年开了一家花店尝试转型,相比于暂停的旅行社,虽说花店生意不是很好,但还能维持生活。
2023年,毛艳丽的旅行社重新焕发生机,花店生意日益向好。截至目前,旅行社共组织20多个旅行团、500多人次外出旅游,接待外地来固近60个旅行团共计200多人次。花店生意不仅有了大量的回头客,每天也有很多新顾客光临。“每天都充满着干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随着生意的复苏而干劲十足。”毛艳丽说。 (本报记者 吴思婧 叶阑珊 实习生 李智华)
方 艳
蜕变
“2023年,我经历了成长与蜕变。”身为新手妈妈的方艳娴熟地为宝宝做抚触操,宝宝在她的抚摸下开心地笑着。孕期时,方艳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之中,每当看到可爱的小衣服、小玩具,总是忍不住想去买,甚至还专门在线上报了一门育儿课程。
本以为作了充足准备,却没想到宝宝刚出生就让方艳手足无措。产后下地的疼痛、如厕困难、腰痛尚且能忍受,但哺乳的疼痛让她有口难言。宝宝急切地吸吮让乳头破裂,2小时一次的哺乳更是让伤口无法愈合,伴随而来的还有乳腺炎、乳汁淤积无法排出,高烧不退的痛楚。
深思熟虑后,方艳决定由经验丰富的月嫂来照顾宝宝,但一想到无法陪伴在宝宝身边又充满愧疚。于是,她开始向周围朋友“取经”,交流育儿经验,同时也在网上学习育儿教程。渐渐地,方艳学会了如何给宝宝拍背,明白了哪种哭声代表饿、怎么哄睡能让宝宝快速进入梦乡……
2023年,对方艳而言是蜕变的一年,她变得坚强、有耐心、满怀爱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和我的宝宝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我会陪他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方艳说。(本报记者 叶阑珊 吴思婧)
吴彦兵
卷
2023年是吴彦兵加入“考编大军”的第二年。从西京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后,吴彦兵回到西吉县老家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却以笔试第七名的成绩未能晋级面试,2023年又遗憾失利,两次考编都以失败告终,让吴彦兵感到焦虑和迷茫。备考的日子里,她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进入西吉县妇幼保健院工作,边上班边复习。
“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在备考,有的已经‘上岸’,感觉大家都很‘卷’,我也要继续‘卷’起来。”吴彦兵觉得有编制的工作更加稳定,因此,也是她最好的选择。
“有了编制就有了正式的工作。”在吴彦兵父母的心中,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了许多父母对孩子未来规划的首选,这也推动了考公考编热,也让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吴彦兵是诸多把考公考编作为求职首选的年轻人之一。像她这样不再执着于“卷学历”,而是走上“求稳”道路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对于他们而言,“卷”是奋斗,也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本报实习生 高娟莉 记者 安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