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食沟,因其能“打粮食”而得名。如今,又因李科和石玉梅夫妻俩带有传奇色彩的坚守和深耕,多了一份浪漫与温情。
10月19日,连续几天的阴雨天终于转晴,秋阳暖照。打食沟的山沟梁峁被五彩斑斓的秋叶浸染,呈现出一幅“秋日胜春朝”的生机。
打食沟位于隆德县沙塘镇十八里村南三四公里处,2007年左右,沟里的大部分村民选择搬迁,只剩下残破的院落和孤寂的大山。
2007年,一对年轻夫妇的探访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他们就是李科和他的妻子石玉梅。
李科在原隆湖特合金厂工作,2002年下岗。石玉梅在原隆德县招待所工作,2004年下岗。两年内夫妻俩双双下岗,对这个家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无论如何,日子还得过。个性要强的两人迅速从低沉的情绪中释放出来,经营宾馆、开餐馆、贩煤、跑运输,凡是能挣钱的行当,他们都会勇敢尝试。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提议打食沟3200多亩山地可以承包搞种植养殖,问他们有没有兴趣。
“这几年跑运输行情不太好,咱俩一直在外面跑,也顾不上家里的娃娃。”
“国家提倡搞实体经济,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夫妻俩几经考量,最终决定进山。他们“破釜沉舟”,卖掉城里的房子、门面房、货车,筹集60多万元,携一人,寻一山,吃三餐,过四季,开始了他们16年既艰难又浪漫的征程。
进山容易“开山”难。一道道难题像“拦路虎”一样摆在李科和石玉梅面前。
行路难。山里仅有一条能走架子车的土路,他们每次出行要徒步三四公里,晴天还好,雨天因鞋上满是泥水迈不开步,只好脱鞋光着脚走。
用水难。用水要去沟底挑水,为了满足人饮及养羊养鸡的用水量,李科每天要用扁担挑水20多次,盛满水重50公斤的塑料桶将他的肩膀磨出了一层老茧。
住房难。刚进山住的是当地村民搬迁后留下的土坯房,周围全是一人深的蒿草。晚上房顶窸窸窣窣作响,石玉梅害怕,李科心里也直打鼓,只能对妻子开玩笑说是“兔儿拜月亮”。
吃饭难。进山的第一顿饭是在3块石头上放一口锅开灶的。
护林难。打食沟有几百棵上百年的梨树,为了守护古树,夫妻俩成了“山大王”,每天巡山3次。有时遇到想砍树的村民,李科和石玉梅从不退让,甚至拿起铁锨站在树前阻拦。
经营难。夫妻俩都没有农村生活、经营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好在妻子石玉梅有想法有主意,身为退伍军人的丈夫执行能力强,白天实践、晚上看各类专业书籍,很快学会了各种植养殖技能。他们摸索发明“火墙”保温法养鸡,砌空心墙将房子隔成正方形的网格,外面一烧火,热量随着空心墙进入每一个网格。由于保证了鸡苗在生长关键期的温度,购进的3000多只鸡苗,只死了80多个。“成活率接近100%,简直难以置信。”当时,农业部门的技术员对他们的养鸡绝活赞不绝口。
就这样,李科和石玉梅相互鼓励,搭起几间板房,除杂草、推土院、修道路、打水坝,还种起了苜蓿和经果林,建成了3600多平方米的养殖棚。
通过努力,生活有了奔头,打食沟的生态环境也悄然发生变化,路通草茂,树多林绿,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2年,李科和石玉梅注册成立了隆德县黑山养殖场,主要经营饲草种植、林木种子生产等项目。之前都是人工播种,用工量最大的时候,他们每天要雇六七十个人,基本都是附近村镇的村民。意识到人工播种效率不高,他们开始陆续采购农机。“拖拉机、打草机、小麦收割机、精量播种机、青贮玉米联合收割机……”说起农机,李科抢过话头,一一道来,脸上露出少年才有的自豪。
更新种植设备后,李科和石玉梅干劲更足。考虑到苜蓿草大量退化,于是及时调整思路,开始种植中药材。600亩板蓝根、500亩白芍、300亩柴胡、300多亩刺五加,打食沟的土地承载着夫妻俩的所有梦想。
随着隆德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近几年政府出资修了路、通了电、通了水,打食沟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承包经营,除了创造效益,还要让山绿起来。”李科和石玉梅频繁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大果榛子、元宝枫等树种。“越学想法越多,但我们坚持不变的还是种树,今年又种了各类树木8万棵。”石玉梅说。
2021年,李科和石玉梅注册成立了宁夏颖娴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订单纷至沓来,他们越干越敢干、越干越能干。两人分工协作,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每年为村民支付工资七八十万元。
如今的打食沟层层山林环绕,四季各有特色。
“现在还有人来砍树吗?”记者问道。
“没有了没有了,现在村民环保意识很强,都很爱护山林。”李科连忙摆手说。
今年,打食沟的山地里种植了500亩白芍,李科和石玉梅专门从安徽省亳州市请来老师教授育苗技术。“明年开春,我们准备加大林药间作的面积,做点试验田,还想对中药材进行粗加工。”对下一步的发展,石玉梅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李科眼中,一路走来,他们从来不缺清晰的规划。“这主要归功于我的妻子。她眼光好,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定了的事,我就一门心思干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嘛!”李科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面对丈夫的夸奖,石玉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坚定地说:“总而言之还是赶上了好时代,政策好,只要肯干就能干成!”
16年一晃而过,下一个16年,他们依然会与山为伴。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是对他们最丰厚的馈赠,等到来年3月梨花绽放,打食沟又是一番新气象。(记者 柳 睿 袁 慧 实习生 任悦儿 赵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