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着眼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系统治理、靶向施策,聚力“百日会战”,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双减”文件印发后,固原市高度重视,将“双减”工作列为“四大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列入《固原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任务清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指标。制定了《“五项管理”实施方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固原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专项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推进路径和时间表,建立了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民政、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工负责的落实机制,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动的工作合力。
强化督导评价保障落实。调整了固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增加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团委、残联作为成员单位,聘任市级督学59名。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双减”“五项管理”专项督导检查5次,市级督学每月督导1次,实行进校园事项清单管理和报备审核制度,进校园事项压减率为57%。将“双减”工作纳入县(区)考核内容,提高赋分权重,促进“双减”工作落实。
坚持依法施策 严格培训机构治理
坚持从严整治。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标“坚决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规范运行一批”的总体要求,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前有206家,其中学科类97家,通过专项整治,目前全市转为非学科类机构34家,注销52家,成效显著。
坚持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零”审批。全面启动“营转非”工作,市审批、民政、教体、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的通知》。对7家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培训机构“营转非”办学许可进行前置审核。
坚持从严监管。按照预防为先的原则,教育、公安、银监等部门将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前置,实行家长消费预警提示,有效防止了“爆雷”“冒烟”隐患。
强化监督管理 推动作业减量提质
建立市级教研员包县区(乡镇)、包学校制度。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指导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
开展中小学教师优秀作业设计评选。聚焦作业类型、作业结构、作业总量,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各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细则,实行作业校内审查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
聚焦减负培优 全面实施课后服务
秋季学期起全面启动课后服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5+2”模式,建立了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所有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全覆盖。积极拓展课后服务内容,以丰富生活、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课后服务教师补助标准核算,用于课后服务教师补助,专款专用。积极探索农村学校、不完全寄宿制学校走读生、全寄宿制学校学生课外服务机制,提高家长满意度。
狠抓优质均衡 提高校内教学质量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制定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方案》。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落实项目24个。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集中办学,撤并小规模学校206所。推广“集团化”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经验,组建小学教育集团7个、初中教育集团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24个,进一步释放了优质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强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实施在线互动课堂建设项目,实现了81%以上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98%以上教学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教育信息化达标县1个,应用示范校20个,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