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小玲老师出于偶然,那时我还在乡下中学任教。暑假的一天,我走进固原二中校园,看有没有招聘老师的消息。校园里空荡荡,门卫坐在树下乘凉,见我,以为是咨询高三补习的,扬手指了指办公楼二楼。
我在校园橱窗里看了看,没有看到任何信息,也想找个老师问问,便走向办公楼。酷暑炎炎,几位招补习生的老师,一边查分、登记,一边回答学生的问题,我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看着里面的一切。观察到,虽然办公室里学生出出进进,但多数学生明显倾向于选择一位小个子中年女老师,把她围得严严实实,希望能进她的班。几位家长也站在跟前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她能同意,他的孩子绝对会潜能爆发,突飞猛进。
她对每个咨询的人,态度都是和蔼可亲的。耐心解答、真诚交流,仔细帮助学生分析优势与不足,建议他们如何调整学习态度、策略、方法,不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每个和她交流的学生脸上浮现出的笑容,充满了阳光与自信。在没有学生进来的空隙,她就打开面前的一本书,翻阅着、书写着。我很好奇,那应该是一本什么书?趁她出去,我快步走过去一看,是一本英语语法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单词、句子,标注着特殊句型、复杂句子、语法类型、易错点等。我问旁边的人,得知她叫张小玲。
我调入固原二中以后,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提升集体凝聚力,颇费了一番心思,但效果似乎不佳。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院子里随意走着,距上晚自习还有一段时间,学生大多在自由活动。无意间,我透过窗户,发现一个教室里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我悄悄走近窗前一看,张小玲老师正坐在讲台上,对一个学生小声讲题,待那个学生走下去后,又有一个学生走上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韩愈的《师说》。
第二天、第三天……每当走过她的班级,我都会特意看一下,张老师几乎从不缺席。她把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表现在行动上,以无声胜有声。2010年,张小玲老师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频道采访报道。在采访中,张小玲告诉中央电视台记者,她的班里有40多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在固原贫困山区,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增加了,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农民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
2017年,我和张小玲恰好坐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每天早晨,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都能看到他的包放在办公桌上,她已去教室检查学生早读了,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充实的一天拉开了序幕。在课余闲暇,老师们会聚在一起,谈论社会时尚、家长里短或天下大事、新闻热点。可是,张小玲却很少参与,因为她的身边总是围满了学生,讲题、谈心、鼓励及批评,占满了生活空间。当然,如果确有一会儿清闲,张小玲也是非常健谈的,乐观开朗,快人快语,从不遮遮掩掩。有一次,我向张小玲说了一些牢骚话,张老师静心听完后,郑重告诉我,年轻人要勇于承担工作,锻炼自我,不要总是计较得失,想着轻松舒服,而要多问问自己还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从此以后,我很少再去诉苦埋怨,工作也尽心尽力,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是在这一年假期,我和同事去隆德县招生,开车走到三十里铺时,看到路边有一堵墙,墙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就觉得有必要也贴一张招生简章。正当我们张贴的时候,一个村民走了过来,他把铁锹插在路边,饶有趣味地读起来。他显然识字不多,读得结结巴巴。但当他看到张小玲的照片和名字时,立即用手指着照片告诉我们:“这个张小玲老师,确实是一位好老师!”我和同事都很惊奇,觉得在这么远的一个村庄,他是如何了解张小玲的?他看出了我们的困惑,笑着说,他的女儿就是张小玲老师带过的学生,女儿念了3年书,一回家就说张老师,课堂上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下课后就是学生的慈母、大姐姐、好朋友,张老师是他女儿一生的好榜样。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个老师能得到如此评价,其职业生涯当无憾矣。
“人生的路不白走,每一步都算数。”张小玲用这句话自勉,也验证着这句话。她从教30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至今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获得过全国师德标兵、自治区塞上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是正高级教师,是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能和这样优秀的老师共事,对我而言,既是光荣,也是鞭策。她的引领作用对全体老师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老师们无论年长还是年轻,撰写文章,研究课题,用心钻研业务,精心打磨课堂,细心批阅作业,课后倾心辅导,已成为一种常态。我想,做一个像张小玲一样的好老师,做一个“四有”标准好老师,应该成为每一个从教者奋斗的方向。(通讯员:黄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