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小学大量撤并的情况下,成立于1919年的单民小学何以屹立百年,风采依旧?
这所只有34名教师、13个班的学校,为何能吸引10多公里外的孩子前来求学?
一所村小到底有何魅力?蓬勃发展的密码是什么?
初次来到西吉县兴隆镇单民小学,并不觉得惊艳。它位于单家集街道,与固原所有村级小学一样,校园不大,没有高楼,篮球场旁边一条长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是整所学校最亮眼的设施。很难想象这所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点狭小局促的学校,是西吉县兴隆镇学区“范本”般的存在。建校105年来培养了91届毕业生3700多人,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兴隆镇学区之首。
单民小学原名“单家集回族初等小学”,经过百年发展,六次扩展校区,八改学校名称,1978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小学”。虽然建制只是一所村级小学,但学校面貌、教育质量总是与时俱进,创先争优,不负众望。
58岁的马新,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单民小学教书。刚入校时,由于教师短缺,硬是把马新这个体育生逼成了全科教师,语文数学地理科学门门精通,还要操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马新说,为了给孩子们更全面的教育,每名村小教师都得有“几把刷子”才行。现在快要退休了,马新也从教学岗退了下来,但他依旧自信满满:“现在给我一个班带,完全不成问题!”
踏实、认真、负责,是群众说起单民小学教师提及最多的几个词,是一届届教师接续传承的接力棒,也是学校被乡亲们认可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任教几十年的老教师,还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无一例外都甘之如饴地扎根基层,陪伴学生成长。单民小学校长马孝杰觉得,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城里学校,全凭教师无私付出才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学校教师多数为本地人,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学成归来又反哺母校。
兴隆镇中心小学校长马麒则认为,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越来越高,倒逼学校和教师不断发展。对此感受最深的是英语教师马娜,“以前家长只关注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现在对其他学科同样重视,常常有家长主动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马娜说,“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放学后常有老师被家长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十分注重孩子各方面发展。”
家长们重视教育,促使教师们不断成长,除了教育系统组织的统一培训,教师们都会“花式充电”增长才干。马娜平日里会从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取经备课。“想掌握更多技巧,让自己的课堂讲述更精彩,学生体验更丰富,这样才能把学生教好。”马娜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学校管理同样重要。学校历任校长都是长期扎根基层、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作信条,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妥善处理校内外事务。教师们轮班组成护学岗,每天在学校门口晨迎晚送,让孩子们开开心心来、高高兴兴回。“你看看,城里学校什么样,我们这里也什么样。”马孝杰说,“诸如此类的细节,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把孩子送到这里,他们放心。”
如今,单民小学有教学班13个,学生737人,已经逼近学校承载能力的极限。即便如此,每年到了开学季,学校大门“都快被挤破了”。除了兴隆镇单南、单北两个村的适龄儿童,距离学校有10多公里路程的王沟村、范沟村村民也来这里想给孩子报名,甚至什字、将台等外乡的群众也来。“下班了,负责报名的教师都回家了,还有家长守在门口。”马孝杰说,“一路走来,这种情景令大家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有些许惋惜,毕竟一所村级小学的承载能力就这么大,不能完全满足乡亲们的需求啊!”
初冬的单民小学暖意融融,这里琅琅的读书声、欢快的玩耍声让人欢喜。要问单民小学如此蓬勃发展的密码是什么?那一定少不了教师和家长的双向奔赴。在固原农村,这些学校尽管不大,却如同明亮的灯火,照亮乡村发展之路。(记者:李 慧 闫 蓓 李 兴 罗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