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来学校时,学生背地里都叫我‘董哥’,后来偷偷改叫‘董妈’,再往后又喊‘董爸’。”这些昵称是不同时期学生对董宜祥的称呼。面对身份和角色转变,董宜祥感到困惑和不解,称“董哥”和“董爸”他能理解,叫“董妈”让他真的是摸不着头脑,后来有名学生解释:“我们干啥董老师都操心,放心不下会一遍遍叮嘱,就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听学生这样说,董宜祥表面上佯装生气,心里却很高兴,他明白学生这样称呼他,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和敬爱,也是他多年来对学生爱心付出的回报。
董宜祥是宁夏师范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8月从原州区彭堡中学调入当时的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主要承担《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学历史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及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都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董宜祥从教近30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仁心,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面对学校的一次次发展,董宜祥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多年来,他默默坚守三尺讲台,即使连上四节课,站在讲台上的他也总是激情满满。他经常告诉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担负起繁重、艰辛的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法课老师,董宜祥在日常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许多指导。对于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董宜祥坚持提升求职能力与调整就业心态“两结合”,他经常关注一些招聘信息,根据学生简历和对工作的诉求,精准地推送一些就业岗位信息。他还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了解招聘岗位需求和选人用人条件,以招聘者的视角帮助学生完善简历,指导学生参加面试。在就业压力面前,有的学生信心不足,求职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经受不住挫折;有的学生过分依赖学校和家庭,缺乏就业主动性……董宜祥通过一对一、面对面、微信聊天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坚定他们的求职信心。
为了提高学生从教技能,董宜祥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了多项区级、校级比赛奖项,增强了走上教师岗位的信心。去年3月,董宜祥指导的研究生周俞含在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举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教学竞赛暨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周俞含因此奖项被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录取。“老师,我真是太幸运了。”当得知自己被录取后,周俞含高兴地对董宜祥说,她没想到自己研究生毕业后还能继续实现从教梦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每年,都有学生通过事业编考试进入面试环节,他们都会组团找到董宜祥进行面试辅导。董宜祥每次都会抽时间,根据学生职位需求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面试。
同时,董宜祥积极创新教育模式。经过多年摸索,在师范生就业指导、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颇有心得和成就。2010年,他借助微格教学原理创设了小组合作模拟情景训练模式,将学生分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设计、说课稿、分析教材等模拟训练,师生一起总结评价训练结果,共同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与老师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指导,不仅克服了学生个体训练的差异,有效调动了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更自信地站上讲台。
近年来,董宜祥指导的学生在“田家炳杯”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宁夏高校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本人也多次获得“田家炳杯”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宁夏师范学院第六届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董宜祥用实际行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教学技能指导,董老师都要求我们做到精确完美。他时常提醒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性专业课程,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周俞含说,“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知识内化和实践养成的重要性,思政教学的内容一定是育人而不仅仅是教人。”(通讯员:段凤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