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下,泾河源头,万千溪流从群山环抱中涌现,汇流成河。在泾源县泾河源镇的一片湿地,发黄的芦苇荡里,几只白鹭和红嘴鸥腾空而起,翩然飞过。静谧的水面上,赤麻鸭、赤嘴潜鸭、黑水鸡等悠闲地在水草间穿梭游过,留下道道水波……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郭志远在河道旁小路上缓行。远远望见鸟,他立刻停下来,左手拿起望远镜仔细观望,右手则迅速拎起10多斤重、配备长焦镜头的相机迅速捕捉拍照。
进入冬季,这片滩涂成了郭志远监测候鸟的主要目的地,他每天都要行走五六公里,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乐此不疲。而真正需要郭志远和同事们花费精力的是身后总面积6.78万公顷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泾源、隆德、彭阳三县,是宁夏地表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宁夏境内天然次生林最为集中的地区。作为我国32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的六盘山—子午岭优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宁夏、西北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非常灵敏和深刻地反映湿地环境的变迁。”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双贵介绍,53年来,几代六盘山林业人接续增绿补绿,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58年的27%提高至如今的64.5%,翻了近3倍,活立木蓄积量占宁夏的一半。六盘山生态环境的逐渐变好,才会吸引这么多鸟类来此繁衍生息。
那么,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底有多少种鸟类物种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及2011年,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两次组织力量对保护区鸟类进行专项调查,保护区有鸟类15目36科158种,受调查技术手段限制,所调查的鸟类只有文字记录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2016年,保护区再次开展鸟类专项调查,此次调查不仅技术手段先进,且广泛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历时3年利用高质量摄影设备和器材,对发现的每一种鸟类进行照片记录以及不同时段记录认证,共记录到鸟类17目46科200种。此次调查不仅记录到鸟的种类比此前增加了2目10科42种,且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鸛、胡兀鹫。2019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全部记录在案的17目46科200种鸟类照片集结成书,定名“六盘山鸟类图谱”,这也是六盘山林业局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史以来首次为鸟类著书立说。
“2019年统计的数字现在又增加了,截至目前,鸟类照片收集已达234种,比之前增加了34种,而且这个数字随时都可能增加。”郭志宏满脸兴奋的说到。
郭志宏口中的“增加”不是一时兴起,是他在日常观鸟中推演出来的。
几年前,郭志宏还是二龙河林场的一名护林员,宁夏观鸟协会的几名志愿者来到六盘山开展观鸟活动,作为向导的他第一次正式接触“观鸟”,看着这些穿着花色羽衣,姿态优美的鸟儿被志愿者手中相机定格的瞬间,郭志宏第一次觉得,自己每天守护的林间,居然生活着这么多漂亮的“精灵”,郭志宏便暗自打气,要为它们留影,让更多人看到。
记录鸟类活动先要“识鸟”。飞鸟转瞬即逝,又异常敏感,人一靠近就飞走。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辨认出各种鸟,郭志宏查阅各种鸟类书籍和图片,自学鸟类知识。遇到认不出来的鸟就赶紧先拍下来,再拿着照片去请教鸟类专家辨认。
多年来“跟鸟”的经验,让他对保护区各种鸟如数家珍。如今,他已成为这儿的鸟类专家,观鸟“眼力”惊人,什么鸟飞过,他一看便知。鸟类爱好者们拍到了不认识的鸟,都来找他咨询。
2019年,单位摄影设备“鸟枪换炮”,郭志宏和王双贵俩人便开始了全年365天的追鸟之旅。两年中,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的34种鸟类身影,大多都被他俩的镜头定格。
“黑喉歌鸲,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这种鸟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分布范围特别窄,在分布图上看只有芝麻粒大小,以前只在秦岭发现过一次,之后七年没有人再看到过。”今年5月,郭志宏和王双贵在六盘山的林间蹲守5个多小时,最终拍摄到了这个稀有鸟类在六盘山的身影。“还有鹮嘴鹬,这种鸟是被称为指示性物种,堪称掌握一个地方水质好坏、环境优劣的风向标,它们栖息地的水人类可以直接饮用。”从2016年,郭志宏和王双贵两人第一次发现鹮嘴鹬后,现在这种鸟在泾河附近时常出现。“它们的存在说明此处的水质非常好。”郭志宏的话语中透着欣喜,透着自豪。
郭志宏的电脑里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一个在六盘山的留过身影的鸟类,有些是他和同事拍的,有些是爱鸟志愿者提供的,每增加一个,他都会新建一个目录,为这些“精灵”存档留影。
他希望再次出版时,《六盘山鸟类图谱》能更厚重些,这说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更好了。
图片:王双贵 郭志宏
记者:安磊 张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