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农村高额彩礼突出问题,强党建聚合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共同发力,有效破解高额彩礼治理难题。
我市持续完善红白理事会和村民议事会等“一约四会”制度,严格规范村规民约修订程序,划定礼金“红线”和待客标准“底线”,并将全市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按照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纳入“村规民约”中。同时建立村规民约奖惩机制,健全农村居民新婚彩礼村级报备制,推进红白理事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目前,全市793个村已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并将高额彩礼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其中,672个村已建立村规民约奖惩机制,481个村已建立彩礼报备制度。
为确保治理取得长效,我市建立农村彩礼统计调度制度和高额彩礼重点乡镇、重点村台账,及时汇总全市农村彩礼数据,动态掌握农村登记结婚人数、彩礼整体水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印发农村高额彩礼奖惩“明白卡”,对“低彩礼”“零彩礼”进行全方位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激发群众积极性。此外,对“低彩礼”“零彩礼”家庭进行表彰奖励,落实政策照顾,发挥其在治理高额彩礼中的“头雁”作用,正向激励树立典范,反向约束划出红线底线,推动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当前,全市适婚农村青年41563人,5至9月农村结婚总数725对,平均彩礼9.68万元,其中“零彩礼”60对,占比8.28%;彩礼1万元至8万元(含8万元)333对,占比45.93%。(见习记者:张鑫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