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召开期间,市委书记滑志敏接受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采访,畅谈固原冷凉蔬菜由来、品牌建设探索、今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新华网记者任禹西: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固原,给予固原“冷凉蔬菜品质很好”的高度评价。请您介绍一下,固原种植的蔬菜为什么称为冷凉蔬菜?“六盘山冷凉蔬菜”有哪些优势?
滑志敏: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首站到固原,充分体现了对固原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固原人民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姚磨冷凉蔬菜基地时,给予“冷凉蔬菜品质很好”的评价,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六盘山冷凉蔬菜”的优势,一是好生态造就了好品质,固原地处黄土高原、六盘山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具有“天然空调”般的气候优势,有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同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耕地土壤富含硒等有益微量元素,生产的蔬菜每百克氨基酸含量比其他地区高出70%,可溶性糖、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C分别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参照值31.60%、25.03%、29.33%和16.15%。
二是好工艺塑就了好品味,我们坚持做好“内修”文章,加强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制定了芹菜覆膜压沙穴播标准化栽培和拱棚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推广使用露地菜心、露地甘蓝、露地松花菜、蒜苗复种西蓝花等技术22项,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生产的蔬菜色泽鲜亮、脆嫩多汁、芳香甘甜,让人们“吃什么就是什么味道”。同时,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精量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菌剂施用、“三零”等提质增效技术19项,让蔬菜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
三是好产品铸就了好品牌,坚持跳出固原、立足全国、放眼国际,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目标市场质量要求,从育苗、水肥、管护、采收、分拣、包装等环节入手,实行全流程标准化安全管控,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个,80%以上的鲜菜销往全国25个省市,被誉为“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同时,加强源头控制,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风险可管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获得了欧盟认证,拿到了全球通行证,远销马来西亚、沙特等国家。
光明网记者宋雅娟:今年,“六盘山冷凉蔬菜”这个品牌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在全国火热“出圈”。请问固原市在“六盘山冷凉蔬菜”品牌建设过程中,都作了哪些有益探索?
滑志敏:“六盘山冷凉蔬菜”火热“出圈”,既有固原干部群众坚持“内修+外宣”的不懈努力,也要感谢媒体人用笔触和镜头给予的帮助支持。近年来,固原聚力破解冷凉蔬菜“品质很好、名气不响”“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等问题,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加快建设“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一是优化布局做好品种培优。坚持“突出主导、多元互补、订单种植、错季销售”,扭住品种这个关键,优化种植结构,以优势品种为主导,建成“四大蔬菜片区”。打好单品攻坚战,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41个,推广使用国产优新品种74个,建成万亩以上蔬菜单品基地10个,带动全市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1%。
二是创新支撑做好品质提升。强化“政研企校”合作,加大种植技术、良种繁育创新力度,提升滴灌、冷链等服务水平,确保生产的蔬菜健康、安全、有菜味,满足人们的健康追求。同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大力开发推广速食、小包装、预制菜,满足不同群体的特色需求,“特上加特”提升蔬菜品质。
三是借势发力做好品牌营销。坚持观念一变天地宽,转变“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认识,编制《“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加快构建“1+5+N”的品牌体系,精心策划品牌营销活动,让固原土特产真正走出“深闺”、走向市场。
四是集约经营做好标准生产。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推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基地”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冷凉蔬菜合作社300余个,建成规模化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园区)130余个,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2万亩,年产鲜菜200万吨以上。并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项目,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以高标准保障品质品味、赢得市场青睐。
中国国家品牌网记者鞠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各地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宁夏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请问,固原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滑志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宁夏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事关宁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准把脉、指路定向,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总体要求和实践路径,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固原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固原市认真对标对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方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联农带农、产销对接、要素配置、市场主体培育择优“四项机制”,精耕细作走好“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坚持全市“一盘棋”,大力发展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集研发、种植、加工、冷链、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积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对接科工贸,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强镇,推动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西北地区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基地“四个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推动加工增效。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坚决贯彻好“两个毫不动摇”,梯度引育培植一批产品有特色、营销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的成长型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建基地、招人才、建冷链仓储和集配中心,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雁阵效应”“遍地开花”之势,真正把固原有特色、有效益、高质量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为产业发展壮筋骨。
三是加快融合发展。坚持顺应农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做足“农业往后延、服务业走高端、工业连两头”的文章,大力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培育发展乡村休闲游、农事体验游、农耕研学游、农业科普游等新业态,切实把“土、特、产”的“多元价值”最大化。统筹“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联动发展,持续擦亮“不到长城非好汉·走好新的长征路”红色品牌、“宁静的夏天·凉爽的固原”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在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切实以文旅“旺”促进消费“热”、三产“活”。
四是讲好品牌故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精耕细作提升品牌品质。一方面,下足“内修”功夫,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完善“六盘山”品牌矩阵培育机制,打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组合拳”,讲好“原字号”“老字号”故事,打造为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提升“外宣”质效,坚持市场导向,把准产品定位,加强产销对接,在深化农文旅宣传推介的同时,建设“六盘山特产”平台,及时、全面、准确提供产销信息,整合使用批发市场、集散地,深耕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新零售渠道,建设线上线下新渠道,用品牌连接产地与市场,让更多固原农特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五是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健全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联农带农模式,积极探索“特色+经营”、联产单干、发展产业化联合体、私人定制认养农业等多元化、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牢牢镶嵌在全产业链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活干、有钱赚”。(记者:王旭东 陈佳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