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彭阳县红河镇韩堡设施农业园区里,菜农忙着起垄、覆膜。“春茬我种的是西红柿、辣椒,现在做秋茬种植准备,继续种辣椒。”谈起温棚种植经验,菜农张天柱头头是道,一棚多用,接茬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发生,去年他种植蔬菜收入了6万多元。
除了种植蔬菜,每年3月,韩堡村日光温棚里生机盎然,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一株株菜苗青翠欲滴,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播下丰收的希望。韩堡村今年育苗960万株,以辣椒、西红柿、黄瓜、香瓜、茄子苗为主,销往彭阳县各个乡镇。
过去,露地蔬菜种植是韩堡村主要的种植方式。近年来,村里坚持先立后破,在谋划好露地蔬菜扩面增量的同时,从设施建设、育苗、种植上加大投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水库联调联蓄、育苗床、水肥一体化等设施,配齐水、电、路、网,打造育苗、种植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
不仅如此,今年韩堡村还维修改造了90栋日光温棚,更换了保温被、安装了自动卷帘机等,既提高了保温效果,又提高了种植效率。
韩堡设施农业园区是彭阳县重点建设的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分为堡子、上庄、兴店等4个区域,建成日光温棚378栋、钢架大棚98栋,总占地1700亩。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如今,经营种植户80户,年产值800多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就业稳,则百姓富。
在韩堡村,张伟武种了22栋日光温棚的香瓜,海飞种了36栋日光温棚的香瓜,刘文广的特色种植收入更是喜人。“我家的4栋日光温棚种了蟠桃、香瓜、红梅杏、葡萄,其中蟠桃每公斤售价60元,葡萄每公斤售价25元,今年收益可观,纯收入4万多元。”刘文广一边介绍一边算起了经济账。
果蔬从种植到管护、采摘、分拣等全过程都有用工需求,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前来务工,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的稳定就业。村民韩粉梅说:“我在园区已经干了8个月,月工资2000多元,离家近收入又非常可观,特别开心。”
2023年,韩堡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5元。
韩堡村是彭阳县发展特色蔬果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新集海子塬设施农业园区位于新集乡海子塬,涉及姚河、上马洼、下马洼3个村,有日光温室614栋、钢架拱棚125栋,种植露地蔬菜800亩,是彭阳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2家引领47户种植大户,抱团发展、专业化生产,年育苗总量约2000万株,蔬菜年产量3000吨以上,年产值1亿多元,纯收入超过2000万元。
彭阳县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彭阳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以辣椒为主,菜心、芹菜、大葱等多种蔬菜种植共同发展的蔬菜生产体系,持续推进种苗繁育、蔬菜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创建,全县共有钢架大棚3332栋,日光温室2554栋。今年彭阳县种植蔬菜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8万亩,露地蔬菜6.2万亩,蔬菜产量2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
城阳乡长城村村民曹学智家的西梅园里,成熟饱满的西梅挂满枝头,紫色的果皮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甚是诱人。曹学智提着篮子穿梭园中,小心地将一枚枚挂满糖霜的西梅摘下,轻放到篮筐里。
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条件,产出的西梅具有个头大、含糖高、口感好等特性。加之曹学智修剪、施肥、浇水工作都做得很到位,他种植的6亩西梅树今年能产1万多公斤西梅。“我家的西梅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果实又大又甜,也吸引了周边的居民前来采摘。”他笑着说。
除了西梅,红梅杏也是长城村特色种植的重要部分。今年村里共种植红梅杏树656.5亩,涉及农户304户,村民蔺怀如、蔺鸿科等种植大户每年种植30亩以上,红梅杏销售收入180万元。
红梅杏作为彭阳县“五特”产业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年,彭阳县持续把红梅杏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重点产业来培育,聚焦“种、管、养”全过程。目前,彭阳县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村26个,挂果面积2.2万亩,产量达到8000吨。同时,彭阳县引进培育加工企业4家,建成年产2000吨富钾富锶红梅杏条、5万吨富钾富锶复合干果饮品项目,开发杏脯、杏仁、杏汁等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
如今,彭阳县蔬果产业蓬勃发展,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热潮,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进农业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土地生“金”,农民增收。(记者 张艺菲 封 聪 张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