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变“CEO”,泾源乡村有了“算账人”
“一直苦于如何将村里的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次培训不仅有文旅策划和电商实操,还能去陕西的明星村实地学习,非常及时。”11月9日,泾源县第二期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CEO)专题培训班在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班,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后备干部兰福军对培训充满期待。
近年来,泾源县逐步构建起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中蜂、菌菇、中药材等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形成了政策扶持的肉牛“黄金产业”与“三园三片”菌菇产业布局。
然而,资源有了,如何闯市场、见效益,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过去当支书,主要是落实政策、调解矛盾。但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光有热情不够,还得会算经济账。”新民乡王家沟村支书禹广侠坦言,过去一提到市场心里就发怵,“总觉得自己缺技术、缺本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靠人才。“村支书作为‘领头雁’,如果只懂管理、不懂经营,就像鸟缺了一只翅膀、车少了一只轮子,很难带领群众走稳产业致富路。”泾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天云一语中的。
面对“1+4+N”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泾源县意识到,推动村支书从“管理者”向“经理人”转变,势在必行。
为此,泾源县先后组织100名基层骨干,包括村支书、后备干部和产业带头人,远赴陕西商洛“充电”。培训围绕品牌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文旅融合等内容,采取“高校专家授课+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员的经营管理能力。
“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现在更有思路去挖掘村里的‘能人’,真正当好乡村发展的‘操盘手’。”杨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金福培训后感慨道。
学员们不是空手来、空脑回。大家带着“集体温棚如何运营”“闲置资产怎样盘活”等具体问题踏上求学之路。在商洛的示范村,他们亲眼看到冷水鱼养殖、虾稻共生等创新项目,为家乡资源变现打开了新思路。
“作为软弱涣散村,刚上任我的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干,培训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的思路,特别是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了系统全面的理解,对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有了新想法。”黄花乡庙湾村支书马宝平说。
培训结束并非终点。10月29日,泾河源镇率先举办乡村CEO培训分享交流会,三位村支书登台讲述“商洛经验”,分享本村的运营新招。新理念,正悄悄在泾源扎根。
据马天云介绍,系统化培训是破解乡村经营人才短缺的重要尝试。接下来,县里还将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持续开展针对性培训,让“乡村CEO”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中央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泾源的探索正逢其时。如今,像王金福、马宝平这样的“乡村CEO”们,正带着新理念、新方法回到田间地头。他们不仅算好集体的“眼前账”,更谋划发展的“长远账”,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六盘山下逐步铺展。(记者:闫蓓)
相关新闻
-
宁夏破解道地根茎类中药材“癌症”生物防控难题
[2025-11-14] -
兜底民生稳幸福——“十四五”固原市社会保障事业交出温情答卷
[2025-11-13] -
宁夏微元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获评2025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1-13] -
村支书变“CEO”,泾源乡村有了“算账人”
[2025-11-13] -
我市优化登记服务为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
[2025-11-12] -
我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025-11-12] -
宁夏师范大学“花儿”合唱团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2025-11-12] -
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画卷丨冷凉蔬菜全链升级的富民密码
[2025-11-12] -
基层一线看发展丨药材是苦的,产业是甜的
[2025-11-12] -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原州区为残疾人群体点亮希望之光
[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