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绘童心 甜音伴入眠
“小树苗在土里睡觉的时候,会做什么梦呢?”清晨,彭阳县幼儿园中(6)班教室里飘出幼儿教师宋燕甜润的嗓音。她半蹲着,握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名叫朵朵的小女孩的手,在画纸上温柔地勾勒月亮。4岁半的朵朵眨着眼睛,用红色蜡笔在树苗芽尖画了个圆圈:“它梦见太阳公公送糖果啦!”宋燕笑着竖起大拇指,将这幅《会做梦的小树苗》贴在了教室最显眼的展示区。
走进中(6)班,仿佛步入一个童趣满满的艺术王国。玉米芯、木屑块、干松果、桃核壳等乡土材料整齐摆放,孩子们正用这些进行粘贴、建构、编织等创作。墙壁上贴着“四季树”:春天的树枝挂着彩色气球,冬天的树干裹着彩虹围巾;窗台上摆着黏土和卡纸做的“动物朋友”,小兔子的耳朵是碎布头拼的,小松鼠的尾巴裹着闪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宝贝’。”宋燕指着一幅画满星星的作品说,“这是轩轩画的《妈妈的怀抱》,他说妈妈抱着他时,像躺在星星堆里一样暖和。”
在孩子们眼中,宋燕是一个会“讲故事”的画家。她从不直接要求“今天我们画花朵”,而是先讲故事:“花园里的小花们吵架了,玫瑰说自己最红,百合说自己最香,小雏菊却偷偷哭了,小朋友们能不能画一幅画,告诉小花它们都很可爱呀?”故事讲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给玫瑰画笑脸,给百合添蝴蝶结,在小雏菊旁画小蝴蝶。“放手以后,我们得到的除了惊喜,就是直观的美!”宋燕笑着说。
家长袁珍看着手机里孩子的画作,满是惊喜:“我家双胞胎女儿都在这个班。宋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孩子以前不爱画画,现在每天回家都要涂涂画画,还会讲画里的故事。上次大女儿画了幅《会飞的公交车》,说要带老师和小朋友去月亮上玩,这种想法很特别。”
教室后墙的架子上,几排毛笔和刻有名字的印章整齐垂挂,孩子们完成画作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宋燕拿起一支小号毛笔,手把手教身旁的小女孩握笔:“手腕放松,像握小勺子一样,轻轻在纸上‘走’,你看,这一笔是不是像小竹子在跳舞?”墨痕在纸上晕开,宛如随风摇摆的小竹子。“这些作品没有被成人思维束缚,充满童真和想象力。”园长马秀萍评价。
宋燕教画画从不用“标准答案”,她班里的苹果有绿的、黄的、带条纹的,甚至有孩子画成“方形”,说“这样苹果就不会滚走啦”。宋燕不仅不纠正,还在旁边标注:“这个方形苹果真聪明,还知道保护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画作充满奇思妙想:小鱼画在天上,想和小鸟做朋友;小草画成蓝色,想穿新衣服;画全家福时,有的孩子会把宋燕也画进去,说“宋老师也是我的家人”。
“宋老师教画画,不是教技巧,是教孩子敢想、敢画,画中‘有灵气、有童心’。”马秀萍说,“她很有想法,班里的氛围总是在变。她不是刻意管孩子,餐后让孩子们各自活动,有画画的、玩玩具的、整理东西的、给小动物换水的、给小植物浇水的,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事干。这种尊重和理解,才是对孩子创造力最好的保护。”
马秀萍回忆,宋燕刚来幼儿园时就提出要“用画画教孩子知识”。她教孩子认颜色,就带他们去院子里摘树叶、看花朵,回来画“颜色派对”;教数字,就画“小鱼吐泡泡”,边画边数;教懂礼貌,就画“小熊说谢谢”的连环画,孩子们看得入迷,知识也记牢了。
午睡时间,宋燕轻轻拍了拍手,孩子们乖乖爬上小床。她坐在床边,拿起绘本,声音轻柔:“从前,有一只小松鼠,它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阳光洒在她和孩子们恬静的脸上,有的孩子已闭上眼睛,嘴角带笑,仿佛走进了故事里。
“我喜欢孩子,喜欢陪着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因为我的教室里面坐的是别人的全世界。”宋燕说,当初选择当一名幼儿教师,就是想把这当成一份事业做实干好,让孩子们遵从内心自由放飞。“每次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的画开心,因为我的故事甜美入睡,就觉得特别值。”她低头看了看睡熟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掖了掖被角。
下午的阳光更暖了。中(6)班的教室里,孩子们的画作在墙上轻轻晃动。宋燕的声音再次响起,她在张贴孩子们来自茹河生态园的“秋天的果园”,画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孩子们的笑声和她的声音一起,飘出教室,飘向校园的每个角落。宋燕就像一束微光,用画笔为孩子们绘出童话,用声音为孩子们唱响摇篮曲,守护着一群小天使的童年,也守护着幼教最温暖的模样。(记者:毛小勤)
相关新闻
-
画笔绘童心 甜音伴入眠
[2025-11-05] -
草木有情 茶香不散
[2025-11-05] -
原州区计生协心理疗愈点亮困难人群“心灯”
[2025-10-29] -
我市为新业态劳动者系上“职业安全带”
[2025-10-25] -
同比增长600% 固原机场推进首乘服务成效显著
[2025-10-24] -
“厨王”马青的“潮牌”固原老味道
[2025-10-24] -
我市80万亩马铃薯抢收进行时
[2025-10-24] -
“宁货出山”广州签约1.5亿元 六盘山特色农产品挺进大湾区
[2025-10-24] -
我市开展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
[2025-10-24] -
固原构建“护苗”全域 屏障:法治护航、文化润心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