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山区村干部川区“求学记”:“我想在西海固的水里养螃蟹”
9月17日,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生态养殖园里一派忙碌:黄河大闸蟹行业协会理事张婷与同事们手持棉绳,上下翻转间,几秒便绑好一只肥美的大闸蟹。人群中,一位年轻人格外专注,时而蹲在池边观察蟹的生长状态,时而向张婷追问养殖细节——他是西吉县兴平乡杨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小强。为给村里开辟新产业,马小强驱车4个多小时,专程从西吉大山跑到川区“取经求学”。
黄河大闸蟹行业协会理事张婷(左一)的悉心指导,让马小强(右二)茅塞顿开。
马小强的“求学”之旅,源于乡村振兴的初心和一次偶然的发现。“我们村一直靠青贮玉米和育肥牛养殖,产业有点单一,老百姓增收没啥新路子。”马小强说。去年村里水库意外发现野生螃蟹,而且能自然存活,让他看到了产业转型的缝隙和光亮:杨坪村的水质或许适合水产养殖。在西海固的水里养螃蟹,这事儿能成吗?是不是天方夜谭?村里的农户都是田把式,谁也没养过螃蟹。而且水库里捞上来的野生螃蟹个头小、蟹膏蟹黄几乎没有。“能成不能成,我们心里也打鼓。”马小强说,“有路子总得试试看,先到有螃蟹的地方取取经,看一看别人咋养的。”
一次刷短视频,马小强刷到了通贵乡大闸蟹俏销全国的画面,他决定去看看。第二天早上九点多,他与两名村干部从西吉出发,驱车400多公里直奔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园,现场求取“养蟹经”。
大闸蟹与野生螃蟹二者形态特征差异很大。张婷从螃蟹优化养殖、品种选育等方面耐心地与马小强交流。
此次“求学”,马小强摸清了大闸蟹养殖的技术要点,他邀请张婷团队前往杨坪村,实地勘察水库水质、池塘条件等,全面论证“黄河蟹”落户杨坪村的可行性。
面对满脸困惑的马小强,张婷毫无保留地分享核心技术:“大闸蟹养殖得选背风向阳处,避开噪音和强光;水源要充足、清澈无污染,溶解氧含量要高,排灌系统必须便捷;池塘选5至10亩,水深1.5米左右,池底淤泥不能超过5厘米。另外,池里种植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池面60%-70%,既能给蟹提供栖息环境和天然饵料,又能净化水质……”马小强拿出小本本,一边学一边记,对技术细节反复沟通确认。他还品尝了养殖园的大闸蟹,忍不住赞叹:“甘甜鲜美,肉质细嫩,口味不亚于南方的大闸蟹。”为了取到真经,他拿出村里野生螃蟹的样本,请教“蟹黄蟹膏不足”的问题。张婷分析后点出症结:“主要是营养没跟上,再加上可能存在江蟹与毛蟹混养的情况,导致蟹壳偏软、性腺不饱满。”一番话让马小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村里的资源不行,是缺了科学养殖的良方!”
马小强与张婷从吃蟹的技巧讲究到蟹产业的发展故事,在鲜香的互动体验里,感受蟹文化与养殖产业融合的门道。
在水产养殖基地的水域中,一排排养殖网具有序排布,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浮台上忙碌作业,精心管护大闸蟹。
通贵乡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称重大闸蟹。短短一周时间,就已接到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个订单。
这次“求学”,马小强摸清了大闸蟹养殖的技术要点,也敲定了后续的帮扶合作计划——他正式邀请张婷团队前往杨坪村,实地勘察水库水质、池塘条件等,全面论证“黄河蟹”落户杨坪村的可行性。“一旦论证通过,我们就把村里的水库分片圈养,分给有意愿的农户,让大家跟着学技术、跟着干养殖。”马小强信心满满地说,希望通过发展螃蟹产业,让杨坪村的产业结构更丰富,让“西海固养螃蟹”变成现实,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富民蟹”。
相关新闻
-
宁夏山区村干部川区“求学记”:“我想在西海固的水里养螃蟹”
[2025-09-18] -
宁夏作家张学东作品《蛇吻》《 家犬往事》在俄罗斯受热捧!
[2025-09-17] -
一对福建教师夫妻的“山海之约”
[2025-09-17] -
固原康养之旅何以暖心又安心?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既保障“住有所居”也推动“住有优居”固原市“保障+市场”双轨制住房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
[2025-09-17] -
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收官
[2025-09-16]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涵盖32类194项内容 固原市2025版“一业一册”合规清单推动服务“跑在”风险前
[2025-09-16] -
隆德县李士村:分红大会暖民心 文明新风促振兴
[2025-09-15] -
何杰东京世锦赛顺利完赛 在国内选手中排名第一
[2025-09-15] -
建筑垃圾“变身”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