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给困境中的人一缕阳光
2023年3月,彭阳县居民张某甲驾车行驶在S202高彭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碾碎了原本平静的生活——醉酒驾驶重型货车的贺某某撞到其车辆,张某甲当场死亡。经认定,贺某某及其所在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顶梁柱的骤然离世,让妻子袁某某几近崩溃。家里失去主要劳动力,留下两名未成年子女,袁某某又没有收入来源。肇事方公司赔偿的5万余元丧葬费,在办完丧事后所剩无几。肇事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判决的赔偿金无法落实,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顿。“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袁某某一度很绝望。
彭阳县人民检察院在日常筛查中捕捉到这一线索。经过实地调查核实情况后,向固原市人民检察院申请联合救助。最终,由市人民检察院和彭阳县人民检察院开展联合救助,给予袁某某及子女国家司法救助金4万元,并进行了心理疏导。检察官们还持续与袁某某所在社区保持沟通,时刻关注母子三人的生活与学习。
去年,彭阳县人民检察院与县人社局配合,为袁某某在县教体局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既在我们困难时雪中送炭,又长期给予关心和帮助,让我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袁某某说。
这样的温暖并非个例。全市检察机关以“救在难上、助在急上、用在身上、暖在心上”的“四上救助”工作法为抓手,将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贯穿到检察办案各环节、全过程,有效破解因案致困难题,用法治为百姓撑起“温情伞”。为确保“应救尽救”,全市检察机关主动筛查受害人因案致贫的救助线索,丰富救助启动方式。同时,多渠道拓展救助线索,加强与妇联、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思维,及时发现潜在救助对象。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给予司法救助案件89件118人,发放救助金101万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实现了“应救尽救”“主动救助”。
今年3月,隆德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抚养费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刘某的父亲未付的抚养费已达4万余元,而其抚养人谢某,因宫颈癌术后无法正常劳动,主要靠低保等社会救助生活。刘某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回访核实后,隆德县人民检察院决定给予刘某救助金2万元。针对谢某患病的情况,与县妇联联系,启动协作机制,为谢某争取到妇女“两癌”救助金1万元。“两笔救助金就像‘及时雨’,把我们从难处里拉了一把。”谢某说。
“司法救助虽然是一次性发放救助金,但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和帮助因案致贫家庭的责任感绝不是一次性的。”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负责人说。在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前提下,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工作,帮助身处困境的当事人渡过难关,传递司法温度。
针对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检察机关主动对接妇联、团委、教育等部门开展多元救助,构建经济救助、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一体化救助体系。坚持“因案制宜、分类施策”,对重大复杂或救助需求较大的案件,打破地域限制,同步开展上下级检察院联动救助。持续加强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与社保、民政、慈善组织等对接协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政策资金和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落实常态化“跟踪回访”机制,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工作理念。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依托基层综治力量巡查等方式,重点核查救助金使用、生活状况改善、矛盾纠纷化解等情况,对返贫返困风险及时转介帮扶,推动司法救助从“一次性输血”向“持续性造血”转变,让每一缕法治阳光都能照进困境者的生活。(记者:王沛)
相关新闻
-
“苦药材”造就富民“甜产业” ——隆德县30万亩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亿元
[2025-11-06] -
旱地梯田里的产业新图景
[2025-11-05] -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2025-11-05] -
从“夯基兴业”到“跨越升级” 彭阳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发展绿动能
[2025-11-05] -
政策宣传“活”起来 社区服务“暖”起来
[2025-11-05] -
从“提心吊胆”到“住得舒坦”!彭阳避险搬迁让千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2025-11-05] -
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 设施农业与供港基地齐头并进
[2025-11-04] -
原州区危房改造逐户会诊保障群众安居
[2025-11-04] -
寨科乡多措施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泾源县签约2亿元冷水鱼生态文旅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