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黄芪工”挣到双收入
8月13日,立秋刚过,六盘山腹地的隆德县仍透着几分暑气。沙塘镇马河村的黄芪基地里,村民郝爱玲俯身垄间,娴熟地为黄芪打顶摘蕾。“在家门口基地干活,一年能挣4万多元。”郝爱玲话语间洋溢着满足。在隆德县,像郝爱玲这样的“黄芪工”已成为贯穿中药材产业“引、育、繁、产、加、销”全链条的技术主力。他们脚踩泥土懂种植,走进车间会加工,在田间与车间闯出了增收路。
依托六盘山高海拔、冷凉气候的天然优势,隆德县发展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30万亩,建成7个千亩示范基地、5个百亩育苗基地,年产值13亿元,规模居全区首位。产业的壮大催生了“黄芪工”劳务品牌,也让“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合作社分红”的模式走进寻常农家。“我们村发展的1600亩黄芪产业,每年可带动70多名村民就业,收入大幅增长,原来种庄稼年收入不足万元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马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锁定感慨道。
“黄芪工”的匠心,深植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每一道工序。3月抢墒,他们运用“低温催芽+覆膜保墒”标准化技术,完成整地施肥、播种覆膜;夏管时节,疏沟排水、追肥补钾一丝不苟。车间里的“黄芪工”同样忙碌。宁夏国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联财镇联财村村民柳苗苗熟练地操作切药机,将黄芪切成均匀的斜片。“在这儿干了5年,每月工资2000多元,家里还种着3亩黄芪,企业收,省心又挣钱。”柳苗苗说。
“黄芪工”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织密利益联结网,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土地流转租金最高每亩700元,药企种植基地季节性用工超200人,每人月均收入2800多元。仅宁夏国隆药业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全年就带动1500余户农户增收1200多万元,农户实现“薪金+租金”双收入。更显温度的是,企业特设残疾人黄芪分拣岗,实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黄芪工’不只是劳务品牌,更是联农带农的纽带。”宁夏国隆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博道出其中深意。
据了解,如今,“黄芪工”已带动隆德县3500多人增收,这些技术型新农人的身影忙碌在田间与车间,将传统农事淬炼为增收密钥。(记者:张鑫潼 陈佳文)
相关新闻
-
隆德“黄芪工”挣到双收入
[2025-08-16] -
宁夏泾源盘活文旅激发消费潜能
[2025-08-16] -
原州区筑牢虫害防治屏障
[2025-08-16] -
泾源“姐妹帮帮团”撑起爱心伞,537名志愿者温暖1625个家庭!
[2025-08-15] -
六盘山古法香牌热销
[2025-08-15] -
西吉好声音决赛演绎乡村文化新活力
[2025-08-14] -
西吉县甘井村首届朗诵会暨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挂牌
[2025-08-14] -
西吉38名学生赴沪研学
[2025-08-14] -
泾源县142名学员学做“新农人”
[2025-08-14] -
基层一线看发展丨产业发展地生金 联农带农富山乡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