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百年秦腔沃土育文化新风
6月14日,隆德县沙塘镇秦腔汇演圆满落幕。台上演员声遏行云,台下各族群众如痴如醉——这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根跨越百年的文化接力棒。
“从我记事起,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就跟着爷爷看戏,看了几十年,一代接一代。”街道村会计赵雪芹的话语里,浸透着沙塘人与秦腔血脉相连的时光。
这份执着,已延续近百年,如今她的孩子亦沉醉其中。秦腔在沙塘镇,早已超越艺术本身,成为代际情感与集体记忆的纽带。
如何让这古韵新声持续滋养乡土?沙塘镇人大主席马康斌勾勒了答案:依托文化活动站与村活动中心,从广场舞的律动、村BA的活力、社火的喧腾,到节庆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村规民约的诵读,形式多样的文化供给遍布全镇。
“尤其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的秦腔汇演,既是文化传承的盛典,更以‘文化搭台、消费唱戏’赋能发展。”马康斌说,此次汇演便吸引了县内外各族群众,带动本地餐饮小吃17家、外地摊位41家,欢乐祥和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深厚的文化支撑。
文化根脉的繁盛,离不开一个个村庄沃土的滋养。张树村的故事尤为动人。村支书张建龙细数文化家珍:农民画家靳守恭,出身寒门却自学成才,数十年“左手持农具,右手握画笔”从事农民画创作,今日其艺术精神更催生村中青年纷纷走上美术之路;耄耋之年的张文杰、张学等秦腔老艺人,几十载如一日自发组织传艺,琴声鼓点间,青年与老辈心灵交融,和谐的人文关系悄然生长;靳士孝家族传承孝道文化,百余口人每逢佳节必聚老宅,尊老爱幼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泽被邻里,成为处理代际关系、构建乡村和谐的典范。
“不分家族、不分民族、不分老少”,张树村用自身实践诠释了“民族大家庭”的生动图景。这份文化自觉,亦在开放融合中焕发新彩。驻村第一书记谢彦贞介绍,厦门大学定点帮扶张树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将嘉庚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入乡土。沿村道路墙壁上,厦大学子创作的墙绘熠熠生辉,高校文化与张树村传统在此交融共生,不仅扮靓了村容,更滋养了乡风文明。
从一场穿越百年的秦腔大戏,到张树村厚植于泥土的文化三宝;从传统艺术的活态传承,到现代元素的创新融合,沙塘镇的文化实践,生动印证了文化在传承中凝聚人心、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交融中焕发新生的磅礴力量。这片沃土之上,文化之树必将愈发根深叶茂,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滋养与澎湃动力。(记者:张鑫潼)
相关新闻
-
136名青年结对帮扶113户老人 隆德“山海同行·金晖助老”志愿服务温暖启动
[2025-08-23] -
古雁街道劳务移民专场会助力“家门口”就业
[2025-08-23] -
中河乡联合爱心企业捐资助学
[2025-08-23] -
隆德县七千亩冷凉辣椒全面上市
[2025-08-23] -
发展马铃薯产业新范式:“吃干榨净” 变废为宝
[2025-08-23]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加强村级工会建设
[2025-08-23] -
原州区文化惠民演出周末“好戏连台”
[2025-08-23] -
原州区15名困境儿童将接受免费医疗康复服务
[2025-08-23] -
泾源县启动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2025-08-23] -
宁夏隆德:山海携手送关爱 “金晖助老”暖夕阳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