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微动能”
推窗见绿,伸手摘果,鸡犬相闻中藏着“微产业”的蓬勃生机。
在西吉县吉强镇杨河村,农户正将房前屋后的“巴掌地”变成“聚宝盆”。这种“小而精、小而美”的庭院经济模式,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近日,记者来到杨河村这片被重新定义的乡村方寸之地寻找答案。
村民张平坐在家门前的杏树下乘凉,但后院已是一派“繁忙”。300多平方米的菜园里,几天前种植的蔬菜已探出头,果树枝头挂满青果,蜜蜂在果树间穿梭,400多只土鸡在林下啄食……“菜园里既有吃的还有卖的,一年下来能省不少开支,还有收入。”张平指着后院满脸自豪。
蜂箱里传来“嗡嗡”的声音,村民李强正观察今年新引进的中华蜂,他抓住政策“东风”,扩大种养规模。“听说今年有补贴,我又养了10箱蜜蜂,还新种了樱桃树、核桃树、李子树。”李强边看边说,笑得比蜜甜。
这样的场景在杨河村随处可见。“今年杨河村被西吉县列为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村,目前全村共有252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杨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建军介绍,981箱蜜蜂为作物授粉,1.8万余只家禽提供有机肥,杨河村这种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庭院产出率有所提升,还形成“禽—肥—果—蜜”的微型生态链。今年,杨河村抢抓有利政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时令果蔬,引导农户养殖土鸡、肉鸽、蜜蜂等家禽,并将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进一步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让农家小院成为“推窗见绿”的诗意栖居地。
杨河村的实践是西吉县发展庭院经济的缩影。2023年,西吉县出台《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实施方案》,锚定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旅游、服务5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贴惠民政策,引导农户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西吉县通过创新实施“四微”庭院经济模式,19个乡镇276个村近2万户农户实现“方寸之地”变“增收宝地”,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超1875万元,走出了一条“小庭院、大效益”的富民新路。
“庭院经济投资小、见效快,特别适合家庭经营。”西吉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张凯说。2024年,西吉县仅特色种植业就兑付奖补1117.8万元,特色养殖业奖补757.952万元,“双轮驱动”农户增收。今年,西吉县计划打造20个庭院经济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组织农户发展庭院经济30户及以上,每户奖补资金合计不超过1.5万元,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高娟莉 叶阑珊)
相关新闻
-
中河乡联合爱心企业捐资助学
[2025-08-23] -
隆德县七千亩冷凉辣椒全面上市
[2025-08-23] -
发展马铃薯产业新范式:“吃干榨净” 变废为宝
[2025-08-23]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加强村级工会建设
[2025-08-23] -
原州区文化惠民演出周末“好戏连台”
[2025-08-23] -
原州区15名困境儿童将接受免费医疗康复服务
[2025-08-23] -
泾源县启动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2025-08-23] -
宁夏隆德:山海携手送关爱 “金晖助老”暖夕阳
[2025-08-23] -
隆德“沙塘北塬类型”被确认为过渡类型考古学文化遗存
[2025-08-23] -
原州区深化水权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