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间“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宁夏也出台了《关于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全市部分中小学校,记录下这些生动实践。
5月30日,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原州区第六小学的操场上瞬间沸腾,一年级学生拍着篮球摆出帅气的动作,三年级孩子跳起传统竹竿舞,五年级学生有序开展梯绳敏捷训练……这热火朝天的30分钟大课间,正是我市落实“每天锻炼两小时”政策的生动缩影。在国家推进“双减”与“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校园大课间已从简单的课休间隙,转变成为提升学生体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教育平台。
“一二年级培养球感,三年级跳竹竿舞,四年级跳花样皮筋。我们叫它‘一级一品’。”原州区第六小学教师吴蓉介绍。该校将大课间视为“动态课程”,针对6至12岁学生发育特点设计阶梯式运动方案。低年级以篮球游戏激发兴趣,中年级融入非遗竹竿舞、皮筋等传统项目,高年级则侧重体能强化,如六年级的花样跳绳每分钟运动次数可达200次。
在隆德县第二中学,则展现出对中学生大课间活动安排的分层智慧。学校针对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精密设计、精心安排,前10分钟做眼保健操守护视力,中间25分钟分年级开展跳绳、球类、体能游戏等分层训练,最后5分钟进行身心调适。当雨雪封锁操场时,桌面手势舞、心理放松操等活动激活室内空间。“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找到合适的运动节奏,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该校党总支书记陈玉军说。
泾源县新民乡中心小学立足乡村实际,开发“体育+劳动”特色模式。学生们或跳大绳、打乒乓球、踢足球,或在劳动基地翻地浇水,边流汗边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学校副校长王海宝表示,这种因地制宜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校在县级篮球、乒乓球比赛中多次夺冠。
宁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是将大课间延伸为赛事链。该校教师韩少成介绍,“校BA”篮球联赛、旱地龙舟赛等活动贯穿学年,“月月有比赛”的机制让80%的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团队项目。高二学生海婷婷在篮球赛中深有感触:“输赢只是一方面,关键是和队友从磨合到愉快合作的过程很受益。”这种以赛促练的模式,提升了同学们的体育竞技水平,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多种模式、科学分层的效果显而易见。隆德县第二中学街舞啦啦操队夺得全国亚军,泾源县新民乡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蝉联县级冠军,原州区第六小学篮球队在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西区训练营中取得名次,宁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足球队在全国校园足球联赛西北赛区斩获第六名、4次夺得全区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亚军……
同样的大课间,城乡学校面临着不同挑战。原州区第六小学坚持竹竿舞、跳皮筋等传统项目,而泾源县新民乡中心小学在全县广播体操比赛中击败多所城区学校,印证了“小而美”路线的可行性。这种差异化探索,正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政策的落地体现。
“好教育要给学生阳光、空气和自由生长的空间。”原州区第六小学校长樊立武的话揭示了大课间的本质,延长的不只是时间,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当孩子们在竹竿清脆的敲击声中跳跃,在篮球入网的瞬间欢呼时,教育的种子已然随着汗水渗入土壤。
从城市到乡村,从传统游戏到现代赛事,我市各学校的大课间实践证明,当教育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本质,大课间活动不仅是课程体系的丰富,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更是蓬勃生命状态的彰显。(记者:陈佳文 毛文文)
相关新闻
-
200名师生登六盘山研学助威越野赛
[2025-07-29] -
2380名参赛者六盘山激情竞赛 各组别前三名斩获奖金
[2025-07-26] -
从“土特产”到“金名片”--- 地理标志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5-07-23] -
固原:红色热土上的“精神淬火”之旅
[2025-07-18] -
西吉县马莲乡收割芹菜忙
[2025-07-17] -
第60项!“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5-07-12] -
华彩六盘 沪上绽放
[2025-07-09] -
欢歌热舞庆“七一”
[2025-07-01] -
图说新闻 | 泾源雅豪度假区营地
[2025-07-01] -
“村BA”的舞台 永远热血沸腾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