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
随着夏初气温持续攀升,隆德县广袤的田野间迎来了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
5月14日,沿着桃沙公路来到凤岭乡卜岔村豆苗种植基地,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棚内郁郁葱葱的豌豆苗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正娴熟地采摘鲜嫩的菜苗,不一会儿,翠绿的豌豆苗便堆成了小山。“现在每天能发出3吨分拣好的鲜菜,主要销往南方的高端市场。”基地负责人王卫龙抹着汗笑道。
这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正是隆德县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隆德县立足高海拔冷凉气候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出白菜苔、菜心、豌豆苗等特色蔬菜产业链,让曾经的贫困山区蜕变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科技赋能 小豆苗长成大产业
在凤岭乡的标准化大棚里,农业技术员正指导工人调节水肥系统。“我们采用多茬轮作技术,从二月到十一月都能产菜。”王卫龙介绍,其公司流转的300亩土地年产蔬菜200吨,长期雇佣周边村民50余人。正在采摘的村民温小菊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每月能挣3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这种转变源于隆德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精准施策。凤岭乡副乡长刘发发介绍,当地在川道区域集中建设蔬菜拱棚,引进农业企业推广冷凉蔬菜种植。“通过科学轮作,豆苗、白菜苔等品种亩均效益达万元,是传统作物的3倍以上。”
20公里外的奠安乡梁堡村,干部群众也甩开膀子大干快干,推动着产业转型。村党支部书记梁永隆指着成片的钢架大棚说:“我们与企业合作种植甘蓝、霸王苔等500余亩,带动60户农户年均增收40万元。”大棚内,村民正在分拣刚采摘的太阳白,这些贴着“隆德冷凉菜”标识的蔬菜,当晚将通过冷链发往兰州、上海、广州等地。
品质突围 高原菜心征服高端市场
在神林乡隆德县介实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将白菜苔打包装入印有“供港蔬菜”字样的专用箱。公司负责人李萍透露:“我们的蔬菜严格执行粤港澳质量标准,每天发货30多吨,在深圳超市能卖到每斤15元,部分上等品通过国际航班还能走向国外市场。”
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副主任褚海鹏解析了“身价密码”:“海拔1800米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特点,蔬菜糖分积累多,口感特别脆嫩。”为确保品质,该县建立了从育苗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体系,2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
链式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到隆德各乡镇,处处能感受到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活力。在凤岭乡新建的预冷车间,刚采收的豌豆苗经过分拣、预冷后,12小时内就能送达上海市民的餐桌。梁堡村则探索“种植+观光”模式,彩色菜苔田成为网红打卡点。
据统计,今年隆德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占比58%,带动就业1.2万人。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主任柳智星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开发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同时拓展电商渠道,让“隆德牌”蔬菜走向更广阔市场。
夜幕降临,满载蔬菜的冷链车驶出乡村。这些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嫩绿菜苗,不仅丰富了千里之外消费者的餐桌,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如褚海鹏所说:“现在村民们的钱包鼓了,干劲足了,我们的田野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记者:陈佳文)
相关新闻
-
特色农业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
[2025-05-19] -
《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荣获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2025-05-18] -
2025“银马”冠亚季军出炉 女子组打破赛会纪录
[2025-05-18] -
我市开展快递行业应急救护专题培训
[2025-05-17] -
宁夏:“人技物”结合构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025-05-17] -
我市举办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2025-05-17] -
宁夏市场监管厅发布提示:中高考期间禁发六类广告
[2025-05-17] -
我市多部门开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2025-05-16] -
葡萄酒界“奥斯卡”时隔七年再次落地中国!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将在银川举办
[2025-05-16] -
定了!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6月9日至12日举行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