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山水工程”交出亮眼答卷
六盘山作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绿洲,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曾经因过度开垦和自然侵蚀而伤痕累累。20世纪末,国家实施更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23年6月,宁夏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植被恢复到河流治理,从矿山修复到生态监测,六盘山“山水工程”涉及6大类工程103个子项目,涵盖了生态保护的方方面面,这片土地正一步步焕发出新的生机。
“卖石头”到“卖风景”
“我们民宿的建成,离不开北象山生态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5月8日,隆德县花田云海民宿经营者姜保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北象山,感慨地说:“以前这座山都是秃的,河水也浅。这几年山绿了,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就想着在这里开家民宿。”
姜保是银川人,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隆德县开办六盘山苗木花卉市场。10多年时间,他见证了隆德县生态环境持续变好。“花卉市场就在渝河岸边,朋友们看着这里风景不错,就劝我开家民宿。”姜保说干就干,2021年,他开始打造民宿。因为这里抬头能看见蓝天白云,低头道路两旁花团锦簇,姜保给自己的民宿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花田云海”。
花田云海民宿坐落在北象山脚下,面朝渝河,周边被青翠的树木、缤纷的花卉环绕。民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每一间客房都是精心设计的。“每年‘五一’左右就有游客入住,大部分是自驾游客。在这里,他们推开窗就能看到北象山的风景,听到渝河的潺潺流水声,真正做到了放松身心。”姜保说。
看着被紫花苜蓿、柠条、板蓝根等各类植物覆盖的北象山,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山体裸露、植被稀少。“以前北象山废弃矿点较多,山体破坏严重。春天风大,风一吹,黄土漫天,根本没人上来,更别提散步了。”隆德县城关镇隆泉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王亚辉说。为了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隆德县实施了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挖高填低、修建挡土墙和排水渠等措施,探索运用‘挂网喷播植生+密植坡面+补植补栽’技术,生态修复282.83公顷,实施陡坎削坡、土方拉运、砌石挡土墙、截排水沟、挂网喷混植生绿化等工程,密植紫穗槐191万株、补植补栽苗木10万余株、新建谷坊71座。”隆德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主任薛新乐说。
在多项生态修复技术的加持下,北象山已逐步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山坡上青草茵茵、山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休闲娱乐,真正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变。居民李恒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沿着公路边走边看,他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经过治理,道路干净整洁,风景也好,朋友来隆德我就带他们来这里转转,心情好得很。”李恒说。
“金生林”到“林生金”
5月12日,在彭阳县王洼镇王洼村,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一株株樱桃树苗整齐地排列着,嫩绿的叶片在风中摇曳,工人正在清理田间地头的黑色地膜,做好田间管理。“这些樱桃树苗是去年4月份种植的,明年就可以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年收入预计3000万元。”宁夏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垚说。
这里原来也是一片投入大量资金种植的林地,以油松、山桃、刺槐等树种为主,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林木生长缓慢,许多树木枝干细弱、叶片稀疏,呈现出明显的生长不良。“部分树体还被鼢鼠、兔子破坏,出现了枯萎和死亡现象,原本茂密的林地逐渐变得稀疏,影响林业经济效益,造成水土流失,成了低效林。”彭阳县山水工程项目专班负责人袁国良介绍。
面对这一生态困境,彭阳县积极应对,实施蒲河支流安家阳洼沟源头水土保持林改造提升项目,将零星地块整并和空间置换腾挪,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管网系统,打通防火道路,引进社会资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当地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公司承包了1200多亩地,主要种植了樱桃树和山桃树,目前已投入1500多万元。”王垚说。
项目实施后,吸引了很多周边村民来这里务工,从事栽树、除草、嫁接等工作。王洼镇崖堡村村民杨生海负责这里的大部分工作,“种完玉米后,一有空闲时间,我就过来这里打零工,可以说工农两不误,在这儿天天有活干,月收入4000元。”杨生海一边嫁接红梅杏树一边说,在他的手里,一根根红梅杏树枝条在新的树干上重获新生。
“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该项目,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袁国良说。通过优化林种结构,增加生态经济林的比重,提升了林地的生态功能,还为当地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奠定了基础。
彭阳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山水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全面跃升。“彭阳县‘山水工程’涉及17个子项目52个子工程,计划修复面积近5万公顷,总投资约13亿元,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近3万公顷,总投资近6亿元,剩余工程量计划年底全部完成。”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马国林说。
“水养林”到“林养水”
初夏时节,驱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驶上西吉县月亮山,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深浅不一的嫩绿苍翠由近至远。最吸引目光的是山坡上忙碌的工人,他们或两人一组,或三五成群,分散在山坡的不同位置,挖坑、栽苗、浇水。“3月底我们开始种植,每天有100多人植树,目前已经种植云杉、油松、黄刺玫等树木7万株。”绿化施工人员柯万林介绍。
这是西吉县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的其中一个标段。去年3月,西吉县启动该项目,计划在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震湖乡及月亮山林场,完成水源涵养林保护修复治理面积526公顷,共栽植云杉、油松、旱柳、山杏、黄刺玫、丁香等各类苗木33.16万株。“通过营造林和补植补造,目前已完成修复面积500公顷,剩余工程将于5月底完成。”西吉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室工作人员柳慧芳说。
月亮山在西吉县城西北端,是葫芦河、清水河和祖厉河三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西吉县唯一的水源供给地。过去,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管护不到位,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垦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水资源供给需求。“那时干旱少雨,山里风沙大,葫芦河等河流也曾出现断流。‘十二五’生态移民期间,新营乡的很多村民都搬迁出去了。”西吉县新营乡洞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苟志科回忆。
如何改善月亮山区域内生态环境?1998年以来,西吉县相继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得到增强,成为了西吉县的“绿色水库”。
随着项目推进,月亮山西部的山坡上已经种下了一片片新绿,嫩绿的树苗在风中轻轻摇曳。“未来,这片山坡将会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为祖厉河源头带来更多的清泉。”柳慧芳说。
从曾经的荒山秃岭到如今的绿意盎然,从浑浊的河流到清澈见底的溪流,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不断扩大绿色空间,增强生态优势,筑牢生态屏障,保护生物栖息地。目前,项目已开工101个,开工率达到98.06%,到位资金29.37亿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7.70万公顷。2024年11月,固原市成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记者:杨雅倩 宋昇)
相关新闻
-
3分钟接警、5分钟调度、15分钟响应!宁夏这个派出所创新“红色警务”
[2025-05-15] -
“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进高校
[2025-05-15] -
六盘山“山水工程”交出亮眼答卷
[2025-05-15] -
宁夏3个实践案例入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2025-05-15] -
自治区党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与黄堡小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2025-05-15] -
空间乡村,难得画笔越稼穑
[2025-05-15] -
我市首批电子计价秤“码上监管”投入使用
[2025-05-14] -
头茬蔬菜抢“鲜”上市 六盘山冷凉蔬菜畅销全国25省市
[2025-05-14] -
宁夏启动“民法典宣传月”
[2025-05-14] -
祝贺!宁夏队勇夺黄河流域九省区农民篮球邀请赛冠军
[2025-05-14]